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本報記者  柴逸扉
2017年06月16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那裡的建筑外挂著各種關於補習的廣告招牌。
  資料圖片

  圖為台灣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招牌。
  資料圖片

  前不久,台灣女作家林奕含的自殺引發了全台對補教狼師的控訴,同時也讓補習班的話題再度受到輿論關注。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小學生補習投入大

  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學時,國小(台灣對小學的稱呼)二年級的林詠盛都會在校門口等待爸爸。不過,爸爸沒有帶他回家,而是直接帶他來到補習班,之后一直忙到7點多才回家。語文、數學、英語,一門課都不會少。

  林詠盛的情況不是個例。根據台灣教育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學年台灣小學生中平均每10位就有7人參加校外學習活動,學生校外學習支出總額為601.1億元(新台幣,下同),平均每人花費約6萬元。例如國小課后的英語補習班,一學期花費就在7萬元到14萬元之間。

  進一步以公私立學校區分,台灣公立學校學生在校外參加補習班、課后輔導的比例高於私立學校學生,金額達465.8億元。同時,私立小學學生的校外學習支出則以文藝體育類為主,約12.1億元,佔私校學生校外學習支出54%。但總體而言,小學生參與補習仍以學業為主,其花費金額約是文藝和體育項目的2.2倍。

  從補習渠道來看,國小生校外輔導仍以補習班為主,費用約564億元,用在家教的費用約36.4億元。

  為上私校天天惡補

  為何剛上小學補習就那麼多?為什麼私立小學的學生會更有機會接觸文藝和體育類的輔導,而不僅僅是參加學科補習班?台灣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高補習率與家長希望孩子能順利上私立中學的風氣有關。

  張旭政說,由於台灣12年的基礎教育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因此,很多小學生被迫補習,為的是考上私中。

  許多家長表示,看到每個孩子都在補,互相比較下,大家難免都會焦慮、緊張,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兒子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劉姓家長說,原本隻想讓孩子學習音樂、美術等才藝,但孩子的多數同學都有補習或請家教,有人每周上5天家教班、或有人從小一起在全英語輔導班上課,當學科成績一出來,同學間也會產生競爭心態及焦慮感。“不補行嗎?”

  不過,也有家長安排孩子補習主要是為了解決托管問題。台灣的勞工處於高工時環境,多數家長沒有辦法准時下班去接孩子。因此上課后的托管班(台灣稱為“安親班”)有助於解決家長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負擔。

  補教業成為“搖錢樹”

  盡管台灣人從國小開始就要接觸補習,但台灣的補習並不僅限於國小階段。從國中到高中到大學,直到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國企招聘、資格証書考試等等,都有對應的補習班。甚至連美容、按摩、算命等,也都有補習班。

  在台北,最出名的補習班集中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南陽街,整條街都挂著補習班的廣告牌,或者街邊的招牌上會有補習名師的照片,並附上他的宣言口號。從街頭路過,你也會經常看到有人發傳單,傳單上列著某某補習班誰誰誰又考上哪所名校,以彰顯該補習班教學水平高。

  台灣的補習班如此發達,是有歷史原因的。從1954年到2001年,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能通過者寥寥無幾。為了防止大學聯考成績不理想,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發展到后來,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但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節”和“升學至上”在社會上仍有一定的市場。

  台灣作家廖信忠在《我們台灣這些年》裡曾提到,早在20多年前(1996年),台灣的補習風氣就很盛行。在南陽街的大樓裡,各種補習班坐落於內。這些補習班有的能裝下三四百人,因而需要多台電視來方便后排同學觀看老師的板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廖信忠認為,原因在於他們都有所謂的“名師”。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