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兩岸交流30年 這5個故事讓我們感動到熱淚盈眶

2017年12月01日08:2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斷的骨肉親情終於融化了阻隔海峽的堅冰,沖開了封閉38年之久的兩岸往來之門。在開放探親前,兩岸間,已有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尋找親人,表達思念﹔開放探親后,又有太多動人故事令人感懷。下面的5個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在三十余載的長河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1949年離大陸去台灣的謝俊先生(左),1987年11月上旬回到江西南昌縣尤口鄉東謝村老家探親,首先看望撫養他成人的三嬸娘,但是嬸娘已77歲,雙目失明,看不見他的模樣了(資料照片)。

  1.一座位於香港的信件中轉站竟是他的家

  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后,分隔兩岸的民眾看到了開放的希望,一些遷台老兵開始寫信,開始尋找失聯三十多年的親人。當時,由於兩岸尚未通郵,老兵們為了表達對大陸親人的思念,不得已輾轉把信寄到了香港。

  田圻暢家中的信件。視頻截圖自新華網《家書抵萬金》

  田圻暢從1983年開始在香港幫助兩岸尋親,4年的時間共有一萬多封信經過他在兩岸之間流轉,他的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信件中轉站。

  那些收信人為田圻暢的信件,就是需要他傳遞的思念。由於大陸幅員太大,當時的航空也不發達,所以每一封信的背后都將是數月的漫長等待。

  田圻暢講述因地址不詳信件未送達的遺憾的故事。視頻截圖自新華網《家書抵萬金》

  30余載的背井離鄉,或許意味著滄海桑田。不幸中的萬幸是,有些人找到了在大陸的親人,一家人輾轉在香港團圓。而有的等待后的結果卻是“查無此人”,永不抵達的家書或許就代表了永遠的遺憾。“不幸中的萬幸”和“查無此人”交織匯聚成那個時代的縮影。

  姐姐和弟弟在田圻暢家團聚。視頻截圖自新華網《家書抵萬金》

  四年,一萬多封信,一萬多次的尋找,這只是經過田圻暢傳遞的信,在那個年代,這些數字想必只是冰山一角。

(責編:劉茹霞(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