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川籍台灣老兵后代回大陸尋親  了卻父親“回家”遺願【6】

2018年06月21日13:51 | 來源:中國台灣網
小字號
鄒國良(左)與鄒如敏緊緊握手。(圖片來源:四川省台辦)
鄒國良(左)與鄒如敏緊緊握手。(圖片來源:四川省台辦)

1800公裡要走多久? 對72歲的台灣同胞鄒如敏來說,很長,長達70年﹔很短,搭乘飛機隻要幾小時。

機場相見

親情,在眉眼顧盼間,也在淺淺的笑裡

15日晚10時許,由台北鬆山機場起飛的3U8978次航班順利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這是一段承載著無盡思念、飽含親情的歸途,川籍台灣老兵鄒紹雲一家三代人對親情的延續和尋覓,還有海峽兩端的彼此牽挂。

在港澳台抵達出口,前來接機的鄒燕蓉姐妹三人,手握鮮花,目光緊緊追隨每一位出來的乘客。按照輩分,鄒燕蓉是鄒紹雲的侄孫女。此次接機,他們將迎來鄒紹雲的長女鄒如敏、三女鄒如屏和孫女鄒岱庭及外孫女趙繼嫻。鄒紹雲長子鄒如台已經先期抵達大陸,同親人在當晚入住酒店匯合。

晚上10點過,台灣親人出現在視野內,鄒燕蓉很快迎了上去,緊緊握住大姑鄒如敏的手,無需任何言語,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眼角都已濕潤。明明從未見過,七人卻仿佛相識已久。親情,在眉眼顧盼間,也在淺淺的笑裡。

鄒燕蓉表示,從她記事起父親常對她說:“你有一位長輩叫做鄒紹雲,年輕時到了台灣。”因為無任何線索可查,家人都對尋找台灣親人沒報任何希望。

而今年3月15日從鄒岱庭透過今日頭條“兩岸尋親”欄目發布信息到成功尋親,時間不超過2天,這在鄒燕蓉看來,堪比電影劇情,“從未想過事情能這麼順利。”

讓人感動的是,此次返回仁壽老家,鄒如敏還帶回了父親身前一些珍貴遺物,“父親的遺願,就是回到家鄉。”父親去世多年,她希望能以這種方式,代替父親重回故土,滿足其生前願望。

70年等待

寂靜的小院子 從沒這麼鬧熱過

16日清晨5點,73歲的鄒國良早早起床了。吃過早飯,收拾一陣,他接到電話:台灣的親人從雙流機場出發了。

兩天前,鄒國良就和老伴廖茂華就到場鎮,為即將到來的見面做足了准備:制作了歡迎橫幅並在小院挂上彩旗﹔就像過年一樣,老兩口又買了李子、瓜子、糖果、兩串鞭炮﹔為了讓家裡看起來敞亮,一周前,鄒國良還將自家牆面重新刷漆。新牆的一角,燕子筑起新巢。

聽說70年不見的親人要來,親戚們都要過來看看。一算人數,鄒國良很是高興:父親走得早,弟兄些團聚在一起的時間少。這次人來得齊,是我這輩子家人來得最多的一次。回到家,鄒國良早早挂上了紅底黃字的橫幅:熱烈歡迎台灣親人回家團聚!

做九大碗的師傅15日下午就忙開了,以前這個家的小院最多擺過兩桌宴席,還是過年的時候。這次,鄒國良訂了六桌。桌子一擺,加上來看熱鬧的村民,小院擁擠起來。肚條燒青筍、甜燒白、紅燒白、牛肉燒筍子……有葷有素、酸甜苦辣,各種口味搭配都有。

70年找尋

離家還有幾十米 她未語淚先流

獲悉台灣親友即將抵達村委會,鄒國良及家人就按耐不住激動提前到村口迎接。

此時的鄒如敏還有些不敢相信,為了這次相見,她已經到過四川3次,一找就是幾十年!但見到鄒國良的那一刻,一切懷疑都沒有了。“歡迎台灣的親人。”鄒如敏與鄒國良手拉手,久久不願鬆開。

“快看像不像爸爸?”“像,很像!”看到鄒國良,鄒如敏一行都表示,“我們鄒家人臉型瘦、鼻梁高,這些特征很符合。”

從村委會到家的距離,隻有200米,一行人手握手,肩並肩,拉家常,走了近20分鐘。3米寬的鄉間小路旁,一片綠油油。快到家門口,鄒國良指了指他家不遠處一幢二層的小樓。“那裡是幺叔鄒紹雲幾兄弟過去住的地方,翻修后,現在是幾個親戚住那裡。”

“幺叔去台灣時我才三歲多,對幺叔沒什麼印象,但爸爸生前經常提起幺叔。”鄒國良回憶,小時候家裡窮,幺叔胸前挂一個簸箕,在青崗鄉附近賣煙糖。“生意不好,親戚招呼去成都賣。”鄒國良記得清楚,父親講起幺叔,還有幾分得意:有次去成都鳳凰山機場賣煙,幺叔被一個長官看上,說他機靈,可以做機師,於是推薦他讀了空軍學校。沒想到,幺叔這一走,再未與兄弟相見。

聽著仁壽親人的介紹,鄒如敏及親人又看了看鄒紹雲身前生活的地方:枇杷樹、玉米地、小瓦房……父親的回憶、對家的思念涌上心頭,在離家幾十米的地方,鄒如敏未語淚先流。

她想起了父親在世時,對這片土地的思念。“父親在世時,深知自己不能回家,心裡很痛苦。逢年過節,隻要把祖籍四川的朋友叫到一起,他就會很高興。”

70年重逢

想你我喝高粱酒 想我你吃芝麻糕

仁壽縣盤龍村烏龜山,對著祖墳,鄒氏家族的人站得整整齊齊。鄒國良給大家介紹:這是我的爺爺奶奶,也是妹妹的爺爺奶奶。也就是你們祖祖的墳。“我們是湖廣填四川來的,以前叫阿公阿婆!”

鄒如敏突然走上前,又一次握住堂哥的手。“這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祭祖啊。”鄒如敏說,每年清明,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要祭奠先祖,但在台灣卻不知道祭奠誰。於他們而言,清明相思無處寄托,隻剩單調的假期。鄒如敏說,這次祭祀,她和親人們站成一排,自己終於有“根”了。

“我們共同舉杯,歡迎台灣的親人回家!”祭祖結束,回到鄒國良家中。小院內的人越來越多,6桌全部坐滿。眉山東坡肉、東坡魚配上了金門高梁酒。“什麼口味我們都可以吃,家鄉的味道,吃得慣!”鄒如敏舉起杯子,笑得很開心。

談笑間,鄒國良提議親人們飯后去街上轉轉,帶點仁壽特產芝麻糕。“喝高粱酒我們就想起你們,吃芝麻糕你們就想起我們。”(中國台灣網、四川省台辦聯合報道)

(責編:胡倩(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