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曾鈞毅和他的“甜蜜事業”(台青追夢大陸)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三塬鎮農業採摘園裡,紅心火龍果挂滿枝條。
當地的農業技術員,正在聚精會神對著手機請教和交流。屏幕上的老師,在兩千公裡外的福建廈門。
“火龍果的枝條又多又長,是這樣留著,還是割掉一部分?”
廈門的老師嫻熟作答:“枝條亂長,挂果就會超負荷。有舍有得,才能更好生長。”
遠赴永靖贈果苗
老師名叫曾鈞毅,來自台中彰化。作為“登陸”創業的台青,他可是火龍果種植的一把好手。永靖縣三塬鎮農業採摘園裡,一說起這個來自寶島的專家,大家都伸大拇哥。
曾鈞毅和永靖的緣分,離不開廈門的牽線。
2015年,看中大陸龐大商機,他跨海西進,到了廈門翔安,通過流轉數十畝土地,建起台灣水果種植基地。在共青團廈門市翔安區委的幫助下,他與志同道合的同齡人攜手,“富美大宅火龍果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創意迸發的青年們利用電商平台搭建火龍果鮮果、火龍果茶、火龍果面等的線上銷售渠道,助推火龍果產業不斷壯大。
曾鈞毅並不滿足。2019年6月,廈門翔安團區委組織青年代表赴對口幫扶地區——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交流。當地氣候地貌和農民增收的渴望,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讓翔安團區委負責人和挂職當地社區的稅務干部蘇嵐看在眼裡。在他們多次上門溝通動員下,曾鈞毅決心用己所長,為大陸西部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攜帶1000株紅心火龍果苗再赴永靖,無償贈送給三塬現代農業園區試種,並將台灣先進的火龍果培育種植技術一並傳授。
“一開始,大家對火龍果很陌生,很多人連見都沒見過,以為火龍果是長在樹上的。”曾鈞毅笑著說。與廈門不同,地域差異讓種植熱帶水果在甘肅成了稀罕事。為此,他努力做那個試吃螃蟹的人,多次趕赴永靖進行技術指導,日常的視頻交流和遠程指導更是家常便飯。
細心助栽“搖錢樹”
交流和實踐多了,曾鈞毅心裡有底了。他說,當地有日光溫室大棚可控制溫度適合火龍果的生長﹔此前當地種植的草莓、小番茄隻能在冬天收獲,而火龍果挂果期可以持續7個月,3至5年內進入盛果期。
當然,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當地冬天零下十幾攝氏度,最怕霜凍,大棚裡要及時保溫,夏天中午高溫又飚到40℃,蓋大棚就像是蒸桑拿,“尋找最適宜的溫度”是曾鈞毅傳授的重點。此外,當地農民不習慣在冬天干活,為了把這延續已久的生活習慣扭轉過來,曾鈞毅著實耗費不少功夫。
但是在品嘗過成果后,曾鈞毅覺得一切都值得。永靖早晚溫差大,盡管成熟的果實沒有那麼大,但香氣比南方的果實更為清甜。
紅心火龍果因鮮甜且營養價值高,廣受好評。一棵火龍果樹可以挂果20年,種得好就是“搖錢樹”。2020年,永靖第一批在地種植的火龍果迎來採摘期,大受好評。
曾鈞毅表示,在成功試種后,后續將在永靖縣大面積推廣,相關滴灌、噴灌配套已在協調中。
閩台俚語道心聲
從台中到廈門再到永靖,曾鈞毅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他從大陸土地上得到豐厚的回報,也樂於貢獻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他把在大陸的創業,形象地稱為自己的“甜蜜事業”。隨著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碩果,當地農民增收帶來的口碑提升,曾鈞毅的“甜蜜事業”也在向大陸更多地方拓展。
如今他的足跡已經遍及甘肅、河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曾鈞毅所構想的不僅僅是火龍果種植,還引導和打造三產融合的火龍果全產業鏈,涵蓋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休閑旅游、鄉村研學、電子商務等領域,以期創造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獨行快,眾行遠。近年來,共青團廈門市翔安區委先后舉辦培育翔台青年系列活動,使得包括曾鈞毅在內的眾多台灣青年,在大陸抱團發展的同時,視野越來越開闊。
談起這些年在大陸的發展,曾鈞毅喜歡引用一句閩台流傳的俚語,叫“吃果子拜樹頭”。他表示,這句話契合火龍果種植理念,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自己在大陸發展的成績,而從感恩的角度說,“更能代表我在大陸持續耕耘的決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