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歷史大勢 共謀民族復興
——2022年兩岸關系研討會綜述
2022年兩岸關系研討會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130余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會,圍繞“把握歷史大勢,共謀民族復興”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他們認為,在當前台海形勢持續復雜嚴峻的背景下,兩岸各界必須堅持“九二共識”、攜手反“獨”促統,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共圓民族復興願景。
“九二共識”明確兩岸關系根本性質
“‘九二共識’明確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奠定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在研討會上表示,30年前,兩岸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這段歷史清清楚楚,“九二共識”存在的事實及其內涵誰也否定、扭曲不了。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回顧兩岸共同踐行“九二共識”30年的發展歷程,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積累了豐富經驗。30年兩岸關系發展歷程反復証明,“九二共識”對於兩岸建立基本互信、開展對話協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自2016年以來,民進黨當局惡意歪曲否定“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致使兩岸關系遭遇波折、出現動蕩。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說,2008年至2016年,兩岸關系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呈現和平發展局面,台灣享有極大的和平紅利。“這8年間,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建立正常化交流聯系渠道,台灣得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柳金財說,毋庸置疑,“九二共識”在實踐過程中成為兩岸的“和平共識”。民進黨當局上台后,一方面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另一方面又宣稱要“重啟兩岸對話”,這無異於緣木求魚。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
劉相平說,自2016年上台以來,民進黨當局不但否認“九二共識”存在的事實,而且在島內制造“寒蟬效應”,大搞“綠色恐怖”,肆意恐嚇打壓堅持“九二共識”、主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支持兩岸交流合作的人士和民眾,“台獨”分裂圖謀暴露無遺。兩岸有識之士應積極行動起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同為兩岸關系發展謀求光明未來。
“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惡意抹黑攻擊‘九二共識’,制造兩岸對立對抗,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危害台海和平穩定。”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認為,民進黨當局須認識到“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讓兩岸重回和平、交流、互惠、共贏的道路,造福兩岸同胞。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同樣認為,民進黨當局隻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正軌上來,丟掉“倚美謀獨”幻想,才能消除當前台海緊張,才是對台灣民眾的利益福祉負責。
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表示,民進黨當局若一意孤行,繼續在“台獨”分裂道路上不收手,執迷搞“倚美謀獨”,定將遭到大陸方面更嚴厲的打擊。希望廣大台灣同胞更加清醒認識到“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的深刻道理,與大陸同胞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鬆嶺觀察到,中共中央台辦日前發布了一批“台獨”頑固分子清單。這批被點名的“台獨”分子,要麼是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骨干力量,要麼是在台美串通勾結中發揮極其惡劣的推波助瀾作用。“現階段大陸精准地提出‘台獨’頑固分子名單,予以制裁和打擊,尤其是終身追責等一系列懲治做法,將會對島內的‘台獨’勢力產生非常大的震懾作用。”朱鬆嶺說。
兩岸交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住的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5周年。35年前,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被打破,兩岸交流交往大門由此打開。“回顧兩岸互動交流35年來的歷史,一個十分清晰的認知就是:互信、交流、合作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唯一正確方向,和平穩定是兩岸人民的最大心願。”台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說。
“兩岸關系在民進黨當局惡意操作之下,由原來的正向發展,不斷地朝向負面發展,產生了一系列困境。”台灣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潘兆民在研討會上呼吁,兩岸有識之士應該盡一切可能的力量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塑造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決不能讓兩岸陷入彼此挑舋的陷阱、增加兩岸人民的對立和仇恨。
“維持穩定兩岸關系,符合兩岸人民最大利益。”中國國民黨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表示,中國國民黨將持續推動海峽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這是外部勢力阻擋不了、改變不了的,‘台獨’勢力越與外部勢力勾結,越會激起全國人民推動國家統一的決心。”朱鬆嶺告訴記者,民眾對兩岸交流合作發展的期待是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大陸方面始終堅持推動兩岸交流,並強調無論在任何特殊困難情況下,兩岸交流合作都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當前緊張態勢總會過去,光明前景終將到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