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台灣頻道

  

民進黨主席之爭的魔咒(海峽連線)

本報記者 孫立極 王連偉

2014年03月27日06: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孫立極(北京):最近幾天,台灣的新聞媒體主要被“搶佔”“立法院”、“行政院”的學生佔據,當初沖在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前線的民進黨反而被擠出了版面。

  王連偉(台北):實際上,民進黨一直沒閑著。不僅有民意代表包車送學生到台北抗議,3月24日凌晨,在學生們沖入“行政院”的時候,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謝長廷,以及多位黨內高層齊集“行政院”廣場,靜坐聲援學生。當晚,激進的學生打破玻璃、搭樓梯爬進“行政院”……最后,警察驅離時,與民眾發生肢體沖突,數十人挂彩。

  孫立極:自3月18日,反服貿團體以抗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的名義沖進“立法院”,佔領議場,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就很少見地一同坐在現場,聲援抗議民眾。對於兩岸服貿協議,蘇貞昌的態度自不用說。擔任黨主席兩年,在兩岸政策方面,蘇貞昌愈來愈顯現“獨”的傾向。有消息說,此次在他強力主導下,民進黨中央已要求台北及附近四縣市的民意代表及參選人,分批接力聲援學生。但是,蔡英文和謝長廷未必完全認同蘇的想法,尤其是謝長廷一直主張兩岸務實交流,為何都無一例外地來到激進反服貿的現場? 

  王連偉:主要是參選黨主席的野心作祟。幾天前,也就是3月15日,蔡英文正式宣布將競選黨主席,謝長廷則早就宣布參選,加上現任主席蘇貞昌,5月底將登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已然是三強爭霸的格局。對於這場由蘇貞昌發起的“全民包圍立法院”活動,假使謝長廷、蔡英文不積極參與,就有黨主席選舉出局的危險。也因此,3月17日,蘇貞昌開記者會譴責國民黨強行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送院會存查。蔡英文很快加入戰團,譴責國民黨當局“一意孤行”,“破壞民主”。

  孫立極:蔡英文參選本來沒什麼懸念,她目前是民進黨內最具人氣的政治人物。雖然此前謝長廷曾試圖“聯蔡抗蘇”,公開奉勸蔡英文不要選。謝長廷的理由是:黨主席選舉太慘烈,會傷及羽翼,所以“我來就好”。大家都知道,蔡英文選黨主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2016年“總統”大選。謝長廷說自己對2016年“大選”沒有野心。屆時,黨主席謝長廷可以全力支持蔡英文謀取大位。

  王連偉:不過,蔡英文宣布參選時明確婉拒:很多前輩、朋友告訴她,此時此刻不需要投入黨主席選舉,因為民進黨需要她出來拼2016,她需要被保護,對於這些朋友的建議,“隻能說謝謝”。

  孫立極:也難怪蔡英文主動出擊。黨主席選舉可能慘烈,但是一旦勝選,作為黨主席,一方面掌握了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提名權——2012年“立委”選舉,時任黨主席的蔡英文發揮影響力,與蔡關系密切的蕭美琴、鄭麗君等都進入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順利進入“立法院”,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另一方面,2016年她可以名正言順地指揮黨中央,配合選舉調動資源。倘若別人擔任黨主席,即使是聯盟者,也難免因為派系問題生出間隙,束手束腳,求人不如求己。

  王連偉:蔡英文也確實有“單飛”的實力。根據台灣媒體3月16日出刊的民調,有58.6%的民眾看好蔡英文,可以帶領民進黨打好年底“七合一”選戰,而蘇貞昌和謝長廷的看好比率分別為17.1%、6.5%。當然,民進黨主席選舉由黨員投票,這份民調不能代表最終結果,但也足見蔡英文的高人氣。

  孫立極:目前來看,蔡英文最大的問題仍是兩岸政策。這本來也是民進黨目前的困境。聰明如蔡英文,很清楚問題難解之處。

  王連偉:在宣布參選黨主席后,台灣媒體就在一路追問這個問題,她始終沒有明確回答,隻表示兩岸政策有其特殊性,並非民進黨可完全掌握,須整合大家意見、凝聚共識才有一致性立場。不過,蔡英文參選時也表示:“時代變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也變了,如果我們堅持活在過去,我們隻會被世界淘汰。”

  孫立極:蔡英文此話若有所指,又若無所指。幾天前召開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中,民進黨民調中心公布一份新民調,結果顯示在兩岸政策的7項指標中,民進黨在包括經濟政策、執行成果、交流態度、對台灣有利、比較安心、整體政策6項民調都落后於國民黨,僅在“對中國的社會政策”方面,略勝國民黨。民調更顯示,高達四成台灣民眾不滿民進黨“逢中必反”。如何理解這份自我揭短的民調,是民進黨可能適當調整兩岸政策的信號,還是民進黨內部矛盾的顯現?

  王連偉:還很難講。最近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島內掀起的風波,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民進黨都是風波的推動者甚至操縱者。風波愈演愈烈,對民進黨,不但不是加分,反而還是減分。如大陸學者嚴安林所說,民進黨反對的不是服貿協議,而是“國民黨正在推動這項協議”,這種反對是基於政黨對立的角度,而不是服貿協議是否有益於台灣。

  孫立極:不僅如此,一場黨主席選舉,就將三位候選人綁架在一起,面對激進失控的青年學生,沒有人敢發出客觀理性的聲音,隻能隨之裹挾,甚至推波助瀾——從民進黨的作為看,要改變台灣民眾對其“逢中必反”的負面印象,提升民眾對其兩岸政策的認可度,仍然很難。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7日 20 版)

分享到:
(責編:蘇楠、常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