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台灣頻道

  

影像再現大陳島撤退真相

本報記者  尹曉宇  吳亞明

2014年06月23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在台北展出。
  尹曉宇攝

  1955年2月9日,美國萊拉威號攻擊運輸艦駛進台灣基隆港,船上的人望著這塊陌生的土地,碼頭上擠滿了歡迎的人群,喊著他們聽不懂的口號。背著孩子的母親、帶著弟弟的哥哥、步履蹣跚的老人,沒有什麼行囊,棉被、祖先靈位神像基本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這些人來自浙江的大陳列島——當時國民黨在大陸固守的最后一塊陣地。定名為“金剛計劃”的大陳島撤退是國民黨最后的一次大撤退,從1955年2月9日到14日,包括大陳島居民在內的16487人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送下分批到達台灣,自此,他們有了一個身份標簽——大陳義胞。

  近日,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用大量珍貴的資料照片和影像來講述那段歷史。

  親共者被棄荒島

  “大陳島在哪兒啊?”一位中年女性一邊看展覽一邊問一起來的父親。還沒等父親開口,旁邊一位來自浙江的老年游客便跟她介紹起大陳島來。大陳列島是浙江台州灣外的一群島嶼,主島為上、下大陳島,北有漁山島、頭門島、一江山,南有竹嶼、批山、南麂等島,土地貧瘠,居民以打漁為生。1955年1月,解放軍一舉攻克大陳島北方的屏障一江山島,盤踞在大陳島的國民黨軍隊見大勢已去,決定撤出群島上所有軍民。當時,大陳島到處傳唱著《台灣好》這樣一首歌,直到2月1日,島上貼出通告,居民才知道要撤去的地方是台灣。一些年事高的人不願意離開故土,當時不願離開大陳島的老人有3位,其中有位70多歲的老太太,蔣經國還專門去勸說,但老人最后還是堅持留在了島上。共有300多人因為發牢騷或者唱共產黨的歌,被國民黨視作“思想有問題的人”,被丟棄在了上、下大陳島之間的小島上。

  米面丟進海裡、帶不走的武器扔到海裡,剛修好的水庫炸掉,島上布滿地雷和鐵絲網,國民黨把這樣的一個大陳島留給了解放軍。

  斬不斷的故土情

  在基隆停留一兩個星期后,大陳島居民被按照漁、農、工、商等進行登記,再安置到各縣市,陸續住進大陳新村,裡面浴廁共用,人均居住面積不到3.3平方米,這樣的新村當時有36個,其中高雄的人數最多。因為不懂國語和閩南語,大陳人形成了一個不開放的群落,家裡罕有非大陳人的客人,甚至出門被問起來的時候會否認自己是大陳人。作為大陳人后裔的台“交通部長”葉匡時還爆料,他念小學時,學生大部分來自大陳新村,同學們都用台州話聊天,但老師聽不懂,於是學校下令,禁止在校時使用方言。

  但大陳的記憶並未連根拔起,年糕、刺繡、清糕,這些都融進台灣的日常生活裡。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不少人選擇了回家看看。2009年,浙江象山縣官方赴台拜訪大陳鄉親,並邀他們回鄉參加“開漁節”。10年前,葉匡時曾陪母親回到大陳島,當時兩岸還未直航,他覺得千裡迢迢。如今,雖無航班直飛大陳島,卻可以飛到離大陳島不遠的寧波,而大陸“中遠之星”客運輪更開航了基隆到台州的海運航線,縮短了大陳人的回鄉路。

  (本報台北6月22日電) 

聯系本文記者

吳亞明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劉潔妍、楊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