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電 (記者孫立極、陳曉星)“一般學校等相關機構對陸生的照顧,多集中於學校課程層面,如果我們可以提供相關資源,成立‘陸生之家’或‘陸生聯誼會’等組織,必將能深化和拓寬兩岸青年學生交流的層面。”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執行會長黃紫玉9月13日在台北表示。
今年9月是台灣開放大陸學生赴台讀書3年整。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13日在台北舉辦了一場兩岸高等教育交流研討會,數十位來自北京高校的學生工作者與台灣高等教育界代表,就陸生在台灣的學習生活狀況及兩岸教育交流交換了意見。有與會者提出,3年來陸生赴台人數逐年增加,台灣也在逐步改善陸生學習生活環境,但限制和歧視仍在,比如,在台灣的其他外籍學生都可以參加健康保險,唯有陸生不行。
對此,黃紫玉提出籌建類似“陸生之家”的民間平台,“為在台陸生聯誼提供資源支持,協助陸生走入台灣社會各層面,提高相互間的認同,同時,提供台生、陸生理性溝通的平台,客觀討論兩岸議題,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