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面對“九二共識” 民進黨何去何從?

本報記者 王平 吳亞明
2015年04月08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台獨”黨綱成為民進黨跨不過去的檻。
  來源:台灣《聯合報》

  ●民進黨將如何面對“九二共識”,這一問題在台灣已熱議近一個月。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再次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關系的重要性以來,民進黨就被推到了島內輿論的風口浪尖。台灣人都想在2016年“大選”前知道,民進黨到底會如何處理兩岸關系。

  

  大陸: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習近平3月4日在“兩會”上表示,如果“九二共識”這個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系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島內輿論次日解讀認為,這一表態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民進黨而發。

  過去7年多,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上,恢復制度性協商,簽下一系列經濟協議。民進黨去年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被認為2016年有望當政。假如民進黨果真這樣卻又繼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既有成果將成無根之木,用習近平的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島內距離“大選”隻剩不到10個月時間,各方都想知道,民進黨將會如何面對“九二共識”。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習近平講話的回應是,將堅持“三個有利於”原則處理兩岸關系。跟她過去模糊空泛的表態一樣,這種說法仍屬避實就虛,並未觸及問題的實質。島內媒體的連續追問也未讓蔡英文鬆口,她說,“九二共識”是將兩岸關系“標簽化”,不利於兩岸關系發展,雲雲。

  “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英文如果認為名稱本身只是標簽,大可直接宣布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民進黨的算計在於,如果放棄“台獨”立場,將冒失去深綠基本盤的風險。過去兩年,民進黨內有不少兩岸政策轉型的嘗試,比如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憲法共識”,“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提“凍結台獨黨綱”,但都迫於深綠壓力而不了了之。

  美國:“九二共識”難以擱置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來強調讓“人民滿意,美國接受,大陸忍受”,對美國的看法十分重視。出乎民進黨意料的是,美國這次早早發表了意見,並且把話說得非常直白。

  “民進黨難以擱置九二共識”,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3月20日在華府演講時表示,台灣民眾有權利在2016“大選”前,清楚知道蔡英文將如何處理兩岸關系。施藍旗直言,美方想聽的是,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明確計劃是什麼,“老實說,她在這方面的說法,讓人感到失望。”

  美方人士的表態震動綠營。蔡英文的回應是“我們認為兩岸關系必須維持和平穩定,也會盡最大努力維持現狀。”如何維持?仍然留作猜想。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隨后也表示,習近平日前關於兩岸關系的談話,顯示“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是大陸對台底線。蔡英文對此回應說,“聽到了”,但她已跟美國政府查對過了,美國卸任官員的話不代表美國政府立場。

  實際上,蔡英文在上次“大選”前就已經領教過“美國政府的立場”了。她2011年訪美提“台灣共識”,前腳剛離開華府,美國政府當天就透過媒體放話:“我們有理由懷疑她是否有意願及能力,維持近年來區域所享有的兩岸關系穩定。”

  蔡英文2012年敗選后承認輸在兩岸關系的“最后一裡路上”,但前車之鑒似乎並未給她調整兩岸路線帶來決心。有“獨”派學者認為,從“太陽花學運”到“九合一”選舉所反映出來的島內環境變化,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保持激進。

  柯文哲:民進黨受意識形態束縛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有關兩岸關系的表態,同樣讓民進黨芒刺在背。柯文哲3月3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應該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柯文哲雖然沒有直接說“九二共識”,但“既有的政治基礎”很難有其他解釋。柯文哲還說,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這句話未必可以解釋為一個中國原則,但至少字面上已相近。國台辦隨即對柯文哲的話表態,肯定這一表態有利於兩岸交流。

  柯文哲沒有黨籍,但被認為政治光譜偏綠,他競選市長時,得到民進黨大力支持。柯文哲受訪時直言,民進黨因受意識形態之束縛,對大陸總是不信任甚至帶有敵意,造成兩岸關系之停滯。

  柯文哲的話,對民進黨形成壓力,但也可以是啟發。台灣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認為,民進黨可以仿照柯文哲,找出一個下台階的說法,比如承認“過去以來兩岸既有的共識”,則這個“共識”當然就包含“九二共識”。不過,台灣中評社的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未必可以這樣繞過“九二共識”,因為民進黨要表明立場,還涉及是否廢除“台獨”黨綱的問題。

(責編:劉潔妍、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