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滬台通”隱現—— 台灣民間熱當局冷

本報記者 任成琦 吳亞明
2015年04月28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看盤的老伯。

 

  中國証監會副主席姜洋近日在台灣表示,正積極研究“滬台通”,即兩岸投資人在當地買賣在上海交易所與台灣証交所挂牌的股票。敏感的台灣媒體關注到,這是大陸証監會首度証實正在研究備受市場關注的兩岸金融証券直通車,有望為台股注入新資金。

  

  刺激台股持續看漲

  姜洋此言一出,台灣資本市場立刻視為利多。連接大陸的可能性帶動市場樂觀情緒,原本猶豫不前的台股連續上漲,4月24日收盤時創15年新高,27日更一度沖上萬點。

  有証券業界經濟學家表示,“本輪漲勢主要是受‘滬台通’討論的影響。”島內資深的一些外資券商也不掩對“滬台通”的正面看法。野村証券指出,若“滬台通”成真,可增加台股的流動性和比價效應。而大摩則表示,“滬台通”對台股是潛在的正面觸媒,若在年底前落實,則可以帶動台股沖擊年度新高,比如對科技股就是典型的利多,目前台灣的科技股估值就低於大陸。另一方面,滬台交易所若實現互聯互通,對於有意投資大陸的台灣投資者來說也是件好事,投資更加方便。最近滬深股市熱絡非常,好多台灣投資者就隻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滬港通於去年11月17日開通,開通初期資金多從香港北上投資滬市,但近一個月來情勢逆轉,大量內地資金南下投資港股,也推升港股成交量不斷創新高。市場人士預估深港通今年年底前開通,兩地資本市場連結將更緊密。不溫不火的台灣市場看在眼裡,自然高度關注“台滬通”何時能啟動。

  島內媒體開始討論,一旦“滬台通”成真,台股會聚焦哪些族群和個股?聞名的“中國大媽”可能會關注哪些個股?業界普遍的看法是,証券股、大型績優股以及環保、物聯網、再生能源、醫藥等小型股都會有不錯的機會。

  但熟知島內政經走向的券商並沒有過度樂觀,野村証券承認,這也是一個“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議題,大摩更是進一步指出,“滬台通”的運行時間點可能也會牽動明年初的選舉。

  當局主管部門潑冷水

  其實在姜洋來台放話前,証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就借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的場合透露,大陸資本市場將不斷開放,繼滬港通和深港通之后,下一步則是“滬台通”或“陸台通”。這次姜洋更強調,隻要兩岸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我們都支持”。大陸業界對“滬台通”一直持正面積極看法。

  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關鍵還要看台灣社會尤其是金融管理部門的態度。對於姜洋的說法,台灣“金管會”決策官員回應說,支持台灣証交所強化與大陸各交易所之間的合作,但“台滬通”牽涉層面廣,必須台灣內部有共識后,才能進一步推動。有台媒報道,“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滬台通”都還沒開始研究,“連影子都沒有”。“金管會証期局”也說,近期台股上漲“主要是反映公司基本面,不宜過度連結”。

  其實官員的回應裡面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即台灣目前正推動與各國和各地區的資本市場加強連結,比如與新加坡交易所的“台星通”預計六七月開通。“台星通”開通后,台灣的券商可以直接投資一批選定的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股票,新加坡的券商同樣可以這樣投資台灣股票。台灣証交所還在同東京証交所商議類似互通機制“台日通”,同倫敦証交所也在商談擴大市場准入等舉措。

  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一句話,台當局經管部門認清了一點,“資本市場國際化是全球的趨勢”。而這,正是兩岸間最大的共識。大陸証監會2015年對外開放舉措,包括深化滬港通,推動深港通,推動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擴展QFII、QDII、RQFII,建立健全外資進出市場的風險監控等,無一不是要順應這種趨勢。

  兩岸通不通,背后考量多

  兩岸間所不同的,是大陸更有融入全球主流甚至引領風潮的格局和勇氣。從近期全球熱議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就可見一斑。就金融領域而言,目前大陸GDP是美國的60%,股市市值隻有美國的25%﹔大陸A股証券化率為49%,加上B股、H股為81%,美國、印度這一比率都接近150%。大陸一直就有成為全球第一大資本市場的潛力,從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不但有潛力,還有清晰的夢想和追求。

  而台灣島內,則出於種種顧慮,更願意把“台滬通”向后擱置,最少要放在“台星通”后面,甚至在時間表上,更渴望八字還沒有一撇的“台日通”、“台英通”先成行。這種顧慮是啥?有島內媒體鼓吹說,兩岸資本市場連通,最終台灣經濟會徹底跟大陸纏繞在一起而失去主體性雲雲。此類思潮的眼光和格局有多大,從島內對是否加入亞投行的激烈爭論中就不難得出結論。

  深圳大金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丁元恆表示,開通“滬台通”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已有規定。問題是,如今服貿協議還卡在“立法院”沉睡。台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曾在去年博鰲亞洲論壇公開表示,期待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盡快通過,以推進包括兩岸股市互通、發展人民幣產品等一系列金融合作。

  在今年博鰲論壇上,李述德也曾提及“滬台通”,甚至還提到“深台通”。目前,台灣証券市場的日成交在200億元左右,而大陸市場最近的日成交量超過1萬億元。有人擔心,交易規模如此懸殊的兩個市場,是否存在融通和互動的可能?李述德表示,這和市場體量的大小沒有關系,而和市場的質量有關系。“如果投資者到台灣市場上能賺到錢,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去呢?”

(責編:劉潔妍、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