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共沐海天椰風  瓊台合作廣闊

本報記者  陳曉星 文/圖
2016年12月26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海南黎族的文面、檳榔、米酒等生活習俗與台灣少數民族相同,海南保亭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區因此成為兩岸交流基地。圖為園區內的台灣精品館。

  “希望台灣記者把這樣的信息帶回去:要想創業就趕緊來,你可能還有兩年的優勢。現在聽到台灣二字,人們還有好奇感,想嘗嘗、試試。隻要你能做好的東西,一定會被這裡的市場接受。”站在海南省海口市熱鬧的商業區“泰龍城”,海口市台資企業協會名譽會長吳錦瓊對來此採訪的兩岸記者說。

  小吃創業

  吳錦瓊是“泰龍城小吃街”的創辦者,作為隨夫落戶海口的台商太太,她在品嘗海南小吃時看到了商機。“海口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不可能都去餐廳點菜,如果有一條像台灣夜市那樣的小吃街,不是很好嗎”?這麼簡單的概念卻沒輕易被接受,剛開始連她的丈夫都嫌棄小吃煙薰火燎,不願意開在自己經營的“泰龍城”。千言不如一動,吳錦瓊利用“泰龍城”一個空出來的商鋪自己掄勺炒菜,“老板娘賣飯”倒成了最猛的廣告,大家都來看,現在已經有100多家食攤的小吃街由此“走起”!

  在“泰龍城”創業,現在又做小吃又做服裝的梁騰駒告訴記者:“過去是要靠服裝帶動小吃,現在服裝受網店沖擊,要靠小吃來帶動服裝。”

  “泰龍城”是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在這裡起步創業門檻較低,在小吃城經營著4個攤檔的台北青年廖信翰告訴記者:“老板娘對我們很照顧,剛起步時會給租金優惠,而且她會平衡小吃類別,以免惡性競爭。”廖信翰曾留學新西蘭,專業是英語,問他為何選擇在海口做起了小吃,他說:“畢業回台灣后工作一直不順利,本來是到海口來玩玩的,結果就留下來做起了小吃。你問我會不會做?我士林夜市邊上長大的,從小吃到大,看都看會了。”看著廖信翰樂呵呵地交待員工、招呼客人,雖然要工作到深夜,早起還要選購最新鮮的水果,但還是一派溫和斯文的學生樣貌,顛覆了人們對小攤商的印象。

  記者問吳錦瓊對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有何建議,她說:“關鍵是心態,隻要做了就要一直往前走,除了做好不想別的,不要覺得我是留學生、我是台灣人,我在異鄉不適應。創業就是孤單的、艱苦的,在哪裡都一樣,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有好吃的東西,想創業,到海口來,隻要肯拼,會贏。”

  大業共享

  小吃能創業,大項目可合作。在佔地3.6萬畝、投資近30億元的三亞鳳凰谷鄉村文化旅游區建設工地,台灣花店協會理事長陳清鈺頭戴工程帽,在烈日和塵土中向採訪記者描繪他工作的前景:這裡將呈現熱帶雨林的花海,花海中有山景、樹景、水景、夜景,包括音樂走廊、噴泉、煙花,花海中既有台灣引入品種,天使花和四季海棠組合的“天堂花園”,也有本地三角梅和龍眼樹組合的“梅開眼笑”。除了花景,這裡也是花卉生產基地,海南得天獨厚,這裡的冬天就像台灣的春天,可讓台灣花卉生產不間斷,比如台灣火鶴,在台灣的冬天因為溫度低是個生產“空窗期”,而在這裡可持續生產出口﹔還有台灣百香果、果苗,在台灣出口東南亞一些國家關稅已高達40%,而在這裡可享受東盟自貿區免關稅。

  台灣知名花卉企業芊卉公司已進入“鳳凰谷”,將在此設立石斛蘭、文心蘭、蝴蝶蘭、紅掌、草花工廠、神農草藥等產區。在已經投入生產的蘭花組培車間,有台灣“蘭花大王”之稱的芊卉公司董事長景文德告訴記者:“這裡有氣候的優勢,也有勞動成本的優勢。”景文德實干少言、清瘦黝黑,看起來更像一名花農,但他在雲南、廣東都已經成功建立了蘭花生產基地,這次投身三亞“鳳凰谷”,聽說連今年春節都是在工地過的。

  “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在海天椰風的海南落地,會結出甜美的果實。

  南海聚集

  “想了解南海,到海南來。”這是12月18日至21日兩岸記者在海南聯合採訪期間令記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海南擁有悠久的海洋開發歷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補給站,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必經之地。海南省三沙市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市政府駐地永興島。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下,海南正打造南海資源開發服務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並積極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和環北部灣經濟區。

  海南也是南海研究基地。海口的冬雨中,兩岸記者來到中國南海研究院深入採訪。綠樹掩映的紅磚樓古朴深遂,圖書館、報告廳設施一流。這裡既有南海水文、地形、地質、資源的數據,也有政治、外交、軍事的信息。圖書館陳列著研究人員的著作:《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問題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思考》《民國時期的南海諸島問題》。

  當記者翻閱列成一排的《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時,看到了台灣學者的名字,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是兩岸學者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兩岸南海問題學者就合作撰寫每年出版的報告。”研究院自2002年起設立“海峽兩岸南海問題民間學術論壇”,論壇輪流在大陸和台灣舉辦年度學術會議,這既能促進兩岸深化南海合作,也能為兩岸協調南海立場提供學術支持。“在這方面兩岸學者可以合作的議題很多,比如推翻太平島是礁而不是島的‘仲裁’。”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

  吳士存接受了兩岸記者的採訪,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注意到台灣當局已經調整了南海政策,在南海問題上刻意與大陸切割,迎合美、日,如果在美國的壓力下,未來台灣當局以太平島‘人道救援基地’的名義,服務於在南海針對中國的行動,這是一條不能觸踫的紅線。在中國核心利益上,如果台灣甘願成為牽制中國的籌碼,付出代價的是台灣。民進黨當局應該把握好分寸,不要為人利用,讓台灣人民付出代價。”

(責編:劉潔妍、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