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島之“小台灣”位於台灣澎湖縣七美鄉七美島東部小台灣,是一片經海浪千年拍打而形成的天然海蝕平台。因退潮時酷似台灣島輪廓而得名小台灣,與雙心石滬並列為七美熱門景點。
澎湖北寮村踏浪 體驗“摩西分海”奎壁山和赤嶼之間,漲潮的時候是大海相隔,退潮后,沙灘和小島之間顯現出一條S型礫石步道,將大海一分為二。整條步道有300公尺左右,由鵝卵石和沙子組成。日出時,金色的帶狀步道有如變魔術般突然浮現,游人借此輕鬆走過“海底”,“摩西分海”的美麗錯覺瞬間被喚起。
澎湖玄武岩奇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澎湖群島是台灣地區唯一由火山熔岩玄武岩組成的島縣,除花嶼地質屬安山岩外,其余各島均為1740萬年前至820萬年前,經由多次海底裂隙噴發涌出的玄武岩熔岩構成,使澎湖成為“玄武岩之鄉”。
七美島之“雙心石滬”雙心石滬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已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澎湖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美麗的石滬。因其兩心相扣的獨特造型被賦予心連心的特殊含義。無數情侶慕名而來在這裡留下合影和美好期盼,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性景點。
七美島——令人心醉神迷的海灣風情相傳明初倭寇曾入侵,當時七位女子在井邊洗衣,擔心受辱,乃相攜投井自盡,因而該島於1949年更名為七美島。據說后來鄉人填井為墳,不久,荒塚上長出七株香楸樹,當地人認為是七女魂魄所生,於是立下七美人塚碑供人追思。現已規劃為游憩區,周遭設有涼亭、桌椅與服務中心。張雨生的《大海》是多少人百聽不厭的曲目,潘安邦那首《外婆的澎湖灣》更是老少咸宜的歌謠,人們因為他們而了解了台灣和台灣歌手,但很少有人知道,歌手潘安邦和張雨生,曾在台灣同一個眷村住過。
中央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早在清乾隆年間,就發展成極具規模的商業街,各式店鋪、商家、雜貨店林立,形成當時媽宮城“七街一市”的繁榮景象,有“澎湖第一街”之稱。
澎湖海鮮的最大誘惑就是“鮮”,不論遠洋漁獲、潮間帶水族,還是近海養殖的各式海產,皆以新鮮著稱,石斑、河豚、薯鰻、龍蝦、大蝦等應有盡有。
澎湖的糕餅也獨具特色,花生酥、咸餅、黑糖糕均名聞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