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府推“無紙化” 一年省紙高度超101大樓

台北市府全力發展“行動簽核”,厚重的紙版公文由此將被電子公文取代。
辦公不用紙張是怎樣一種體驗?台北市府近年踐行“無紙化”,在公文及會議等方面率先革新,讓市府辦公人員使用電子終端閱讀各項材料並批閱公文,以求節省紙張及提升效率。在公文電子化方面,去年台北市府“在線簽核”的公文達173萬件,節省紙張累積高度超過台北101大樓。
為了加快行政流程,台北市府除可讓主管以社交軟件截圖附上公文下達指令,更大規模翻修公文系統,全力發展“行動簽核”,由此市府辦公人員可用平板電腦、手機輕鬆批閱公文。系統預計年底開發完成,明年初上線試辦。
可隨時隨處批閱文件
為實現“無紙化”作業目標,台灣近年來推動公文“在線簽核”,讓辦公人員通過計算機系統,直接在線修改文字、批閱及簽核,以使公文從形成到傳送,不產生任何紙本。
早在幾年前,台灣新北市政府就聲稱推出“行動簽核”系統,但目前簽核公文須插卡認証,行動裝置不支持,還得回到辦公室插卡,才能真正完成“簽核”。但台北市府正要讓公文系統與行動裝置兼容,使得手機與平板電腦完整具備公文簽核功能。這意味著公文不僅實現了電子化,還能脫離辦公場所的限制,隨時隨處可供使用。
由此,各單位主管和辦事員,不論在外開會、乘車、吃飯,甚至假日在家,遇到需要處理的公文,便能輕而易舉地下載批閱。這套新系統將於今年底開發完成,明年上半年推行試辦,下半年全面上線。屆時將大幅提升台北市府公文無紙化比率,也會加速行政效率。
對於即將到來的辦公場景,台北市府辦公人員有期待也有擔憂。台北市觀光傳播局長簡余晏則認為,原先常需帶厚厚一疊公文回家加班,若隨處都能在線簽核,可以在移動中批閱,很省事。
與此同時,有交通局官員表示無奈,稱行動簽核上線后,更沒理由耽擱簽核進度,隨時隨地都要處理公文,雖對“急案”有幫助,但壓力勢必更大。而每天經手超過50件公文的某主管抱怨道,平常看紙本公文眼睛就快壞了,平板電腦還是太小,更別提用手機。
各單位落實情況有別
由於許多人習慣於紙本簽核,“中央”制訂的目標也屬於鼓勵性質,在“既沒鞭子也沒蘿卜”的情況下,台灣各級行政機構在線簽核成效不彰。
為加大推動力度,台北市在台灣地區45%的統一標准上嚴格要求,將市府在線簽核標准提高至65%,讓不少單位壓力陡增。早在2015年,台北市府整體在線簽核率已達63%,但其中有高達44%的單位未達標准,有些機關達標率更僅有20%。而成效最佳的研考會卻達到93%,信息局及消防局也超過八成,各單位成效差異很大。
對此,台北市秘書處文書組組長張婉萍解釋說,各機關處理的公文性質不同,有些機構就“體質”而言難以推動公文電子化。像業務與民眾相關的機構,不易把民眾提交的紙本文件全轉成在線簽核﹔另外文化局和都更處等單位,常有復雜的圖文件與附件,轉成電子版也有難處。
大力推動會議“電子化”
台北市府在會議“電子化”方面同樣費盡心思,今年訂出“電子化會議達80%”的高目標。所謂會議“電子化”,指的是開會時不再印數據材料,而是直接用計算機或平板電腦瀏覽。
據台北市秘書處統計,台北市信息局、民政局和捷運公司是推行電子化會議成效較好的單位。信息局還發展電子簽到表,會議成員在平板電腦上點選簽名空格,就能手寫簽到、當場存檔。
在文化資產審議、環境評估等眾多審議會中,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率先實現電子化。都市設計科長羅文明說,都審報告書少則二三十頁,多則兩三百頁。以前規定每案要印42本,但審完案子后多數會拿去回收,耗費不少紙張。去年添購約40台A3大小的平板電腦,大家開會時都看電腦裡的數據,設計單位也隻需印5本報告書,供簽報等行政作業就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