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台北9月13日电 (记者孙立极、陈晓星)“一般学校等相关机构对陆生的照顾,多集中于学校课程层面,如果我们可以提供相关资源,成立‘陆生之家’或‘陆生联谊会’等组织,必将能深化和拓宽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层面。”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简称“两岸经贸投资文教协会”)执行会长黄紫玉今天在台北表示。
今年9月是台湾开放大陆学生赴台读书三年整。两岸经贸投资文教协会今天在台北举办了一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研讨会。数十位来自北京高校的学生工作者与台湾高等教育界代表,就陆生在台湾的学习生活状况及两岸教育交流交换了意见。台湾代表发言时肯定,在台陆生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对台湾学生产生了鲶鱼效应。大陆代表者感谢台湾高校师生对陆生的细心照顾,让陆生很好地适应了台湾生活。与会者也对两岸教育交流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三年来,陆生赴台人数逐年增加,台湾也在逐步改善陆生学习生活环境,但限制和歧视仍在,比如,在台湾的其它外籍学生都可以参加健康保险,唯有陆生不行。
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名誉会长郑萼致辞时表示,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交流至关重要。陆生到台湾就读,扩大了两岸青年学子的交流机会。不但促进双方结下友谊,还可以增加彼此的文化认同,增强对学识的共同追求。她相信,两岸教育工作者当下的努力,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就会逐渐显现。
台湾政治大学前校长、两岸经贸投资文教协会理事长张京育表示,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之后,通人通心还有很大开发空间。他建议,两岸应该签署教育交流协议,“有了一顶大帽子,后面的事情有所依据,就容易得多。禁忌并非不可克服,相关部门要认真考虑。”
黄紫玉致辞时则宣布,两岸经贸投资文教协会正在台湾筹建类似“陆生之家”的民间平台,“为在台陆生联谊提供资源支持,协助陆生走入台湾社会各层面,提高相互间的认同,同时,提供台生、陆生理性沟通的平台,客观讨论两岸议题,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