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那一条牵系黔台的文脉

——“两岸文化联谊行”走进贵州

本报记者 吴亚明
2016年07月22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图为台湾嘉宾在参观非遗展示
  陈 璐摄

  97位台湾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知名人士,日前来到贵州,参加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情系多彩贵州——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8天的行程中,台湾嘉宾走进苗寨、侗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访问修文阳明洞等地,并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共商黔台文化交流合作,助推两岸和平发展。

  邂逅“非遗”

  “马尾绣真的有用马尾做材料,工艺这么繁复,作品这么精致,真的是让人开了眼界。”7月12日,作为贵州之行的第一站,台湾嘉宾来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当看到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制作时,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执行长黄寤兰女士啧啧称叹。

  作为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省份,贵州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其中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有85项14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去年开馆的贵州省非遗博览馆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展示厅和传承厅,集非遗研究、收藏、利用、展示、交流等于一体。黄平泥哨、玉屏箫笛、大方漆器……徜徉在风情多元的展厅,不时与传承人来一段互动答问,台湾嘉宾们的感受和收获格外真切丰富。

  在民族乐器展示点前,台湾东华大学民族学院院长童春发认真做着影像资料记录。他说,自己正参与筹建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此次参观大有收获。“比如这个集中展示竹制乐器的单元,主题取向很明确,能够让参观者快速接收主办者想要传递的讯息。”

  “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互动体验,很值得学习参考。”台东大学美术产业系教授兼主任林永发说,这不仅能够加深观众的参与感,给年轻人一个学习和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或许还能够借此开辟全新的传承人培养模式。

  当天下午,黔台两地专家学者围绕“同脉与差异——黔台文化发展现状与交流合作”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张晓松介绍了贵州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包括推动苗歌侗舞进课堂、出台非遗保护地方立法、设立文化生态试验区、重视传承人的身份和待遇并为其创造更多机会等,同时指出,在工艺的文化挖掘、文创产品的开发上,贵州还需要向台湾学习,与台湾加强合作。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兼职教授江韶莹建议,台湾与贵州在蓝染工艺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和资源,两地应该加强交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同发展文创产业。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原院长、教授张新民则介绍了两岸在“阳明学”方面的诸多学术交流与成果,指出关心自我、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和发展自我是两岸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双方的精神纽带。

  黔台情深

  “虽然第一次到贵州,但是一点不觉得陌生和疏离,反而感觉很亲切和温暖,因为台北故宫早已经跟贵州结缘。”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陆仲雁女士笑言。8天的行程中,台湾嘉宾走进安顺天龙屯堡,穿越苗寨、侗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访问修文阳明洞等地,体验淳朴的民族风情,感受多姿的中华文明,看好黔台合作前景。

  在安顺市平坝区,有一处神秘的天龙屯堡。村民的服饰、语言、生活习俗,与现今的汉民族以及周边少数民族迥异。据介绍,他们的祖先是明初奉旨从南京、安徽、江西等地“调北征南”的军屯士兵,由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直到今天,仍旧穿着明朝的长衣大袖,说着明朝的官话,跳着明朝的地戏。陆仲雁说,我对安顺这个地方慕名已久,因为1938年,故宫文物走陆路开始向西南方迁移,一度安置于安顺的华严洞,并成立故宫博物院安顺办事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还推出了‘银灿黔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展”,陆仲雁介绍说,“来自贵州民族文化宫的103组展品,集中展现了贵州各地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发展,并展示了染、织、刺绣、银饰等工艺技法。台北故宫典藏的贵州全省道里总图和《职贡图》第四卷系首度展出,生动描绘了贵州当地的民情风貌、生活百态。”陆仲雁表示希望黔台两携手,共同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在肇兴侗寨,听完侗族大歌,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吴荣顺表示,这些侗族歌手演唱的水平非常好,艺术感染力很强,他们把发音的位置集中于鼻腔的前部,很有特点,体现了极高的独特艺术性。

  “我来自台湾南投,从小与自然为伍,自然世界一直是我灵感来源,所以来到贵州不会感觉陌生。”走过贵州的少数民族聚落,台湾野草舞蹈聚落艺术总监吴建纬表示。“我从侗族大歌里听见蝉鸣,也在苗绣世界里看见缤纷的蝴蝶花鸟以及各种驰骋在想象世界里的神兽。我想,这些美丽生动的文化结晶,是因为自然世界引发的感动和爱,借由朴素的技法将经验积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吴建纬说,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是一切的起源,我们是生命共同体。

  同谱新曲

  “你的家乡在多彩贵州,我的家乡在美丽宝岛,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7月18日晚上,两岸嘉宾唱起歌谣、携手共舞,为本届“情系”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情系三峡”、“情系黄山”、“情系香格里拉”、“情系齐鲁”等活动,受到海峡两岸各界朋友欢迎,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

  此次参加“情系”活动的嘉宾,有从第一届开始就参加的老朋友,也有头一次参与进来的新朋友。在他们看来,与其说“情系”是一次大型的两岸文化联谊活动,不如说是一年一次的家庭和亲友聚会。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情系”已经成为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一个共同的“家”,“家人”之间已经培育出了浓浓的“情系之情”。

  首次参加“情系”活动的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说,此行收获很多,看到那么多民族,觉得他们很可爱,希望好好保护当地文化,毕竟“政治是一时的,文化才是永远的”。

  台南艺术大学前校长黄碧端女士表示,有机会深入内陆省份感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文化建设,对此行众多台湾文化界人士来说弥足珍贵。她说,“两岸文化界要增进交流,才能促成彼此合作。两岸之间很多的不了解,如果从文化层面来推动化解,也许是最自然的。”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台湾海峡有时天朗气清,有时风狂雨骤。面对新形势,两岸文化交流不可断,这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努力。

  “海峡两岸文化同源,根深厚植,枝繁叶茂;海峡两岸兄弟同根,亲情割不断,骨头连着筋。”文化部港台办副主任李健钢说,只要每个人从自己出发,做有助于两岸人民感情交流的事情,这点点滴滴将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