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奇峻基隆山(行走台湾)

本报记者 吴储岐
2016年11月24日08: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基隆山漫山遍野的芒花迎风摇曳。
  本报记者 吴储岐摄

  位于新北的基隆山是九份与金瓜石的界山。曾经偶然遇见,旖旎风光,令人久久难忘。

  立冬刚至,北方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南方却洒满小阳春的温煦,台湾更不消说,凉风却暑,得闲起兴,决定再登基隆山。

  基隆山形貌多变,从海上正看,形似鸡笼,故旧称“鸡笼山”;从金瓜石、树梅方向眺望,似横卧着的孕妇,又有“大肚美人山”之名;从瑞金公路上看,似富士山,又有“基隆富士山”之别称。

  主步道循着山棱线,直插云霄。沿途有前段三座观景台与后段三座中式六角亭,供赏景休憩。起始为石板路,树木茂盛,石路古意,一路向上,令人身心愉悦。对于旅人来说,步道的风景两面讨好。左望有海,右望有山。海是台湾最美的东北角海岬海岸,由近而远,深澳渔港的番仔澳、八斗子的望幽谷、基隆的和平岛,更远处是有点模糊的野柳岬角,还有最远处的富贵角。山则是金瓜石玲珑可爱的茶壶山,叠嶂雄峙的半屏山,还有更远最高处的灿光寮山。愈往上,其行愈难,而其见愈奇。有人体力不支,或已满足于沿途景色,行至半山腰处便折回。随着山势起伏,我也感到双脚越来越沉重,仍勉力向上,偶尔歇脚喘气,一转身,便见基隆屿宛若一只灰色巨鲸,静静地浮在淡蓝色的海洋上,顿时疲累尽消。

  爬到第一座凉亭,路已走了一多半,这时回望九份,小城已在脚下。再往上爬,高度渐高,九份小镇如积木模型般呈比例缩小,而位于另一山谷的金瓜石山城则渐渐完整地映入眼帘。三处景观台与三座凉亭,恰似六层楼,一层视野好过一层,景色大不同,颇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将近山顶处,有一旧界柱碑立于步道旁,字迹斑驳模糊,仅可识读“共业主颜云年、苏维仁、苏盛地界”。这个不起眼的旧柱碑,曾经见证了金瓜石、九份的崛起与繁华,也曾守望这两个小镇的没落与蜕变。日据时期,金瓜石、九份地区矿权之设定,是以通过基隆山顶之正南北棱线为界,以西的九份地区为颜云年的矿权范围,以东的金瓜石则为日本人的矿业会社所管辖。正因为如此,金瓜石、九份发展出不同的矿业与消费文化。直到今天,这两个小镇依旧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及至最后一座凉亭,也就到达山顶了。站在基隆山顶眺望山海,心随景动。几乎360度的环绕视野,无际的海洋、苍远的天空、嶙峋的海岸、壮阔的山峦,如诗如画,每一帧都可做成明信片。天公作美,此时远处阳光刺破云层,从隙缝中发出金光,晕染开重峦叠嶂;近处随风飘舞的芒花漫山遍野,成双结对的蝴蝶嬉戏追逐,山脊如刀背,逆光下的山城聚落,一边如春、一边如秋,望者无不心旷神怡。

  九份游玩者多,登基隆山者少,登顶者更少。虽然基隆山标高只有588米,但山势奇峻,登顶过程不轻松。夕阳在山,看着太阳逐渐明晰,再变红、变大,日落的速度超乎想象。等到太阳完全下山,远处的天空仍不肯褪色,近处的聚落则已是万家灯火,与山路上排排汽车尾灯遥相呼应,夜晚降临,我也下山了。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芒花飘舞的秋冬之际,登罢基隆山,与王安石心有戚戚。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24日 20 版)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