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筆下民國初年 新舊思想沖撞變換 --台灣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紐約時報筆下民國初年 新舊思想沖撞變換 

2012年12月10日10: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去年,台北“民國史館”展出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到美國各地募集起義經費而發行的民國金券。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去年,台北“民國史館”展出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到美國各地募集起義經費而發行的民國金券。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台灣《旺報》兩岸史話欄目今日刊登文章《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文章說,民國初期的10年正是中國處於激變的時期。新舊制度、新舊思想沖撞變換,各種政治勢力交替,許多影響中國發展的事物和思想脈絡由此發端。當時的《紐約時報》緊盯著中國這個古老帝國,留下諸多的報導,可為觀察民初政治、社會的標本。本文限於篇幅,聚焦在民初的前數年。

文章摘編如下:

1911年10月15日。去年4月,“驅除韃虜”運動領袖孫中山先生在紐約一家華人戲院發表演講時,預言中國革命一定勝利。設在紐約華埠披露街(Pell Street)的“少年中國學社”是孫先生和追隨者們從事革命事業的總部。

10月14日,《紐約時報》記者來到少年中國學社辦公室,採訪了同盟會財務主任梅就先生和龔先生(C. S. Gunn,音譯)。梅和龔兩人與孫中山先生私交甚篤,他們興致勃勃地談起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革命。他們說,先生推動革命歷經25年,今天終成正果。

龔先生和梅先生在採訪中表示,當前的革命贏得了全中國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龔先生說,統計顯示,在中國4億2千6百萬人口中,有4億是同情和支持革命的。龔先生還向記者展示了兩面嶄新的旗幟,一面是中國的新國旗,由紅、藍、白三色圖案組成﹔另一面以藍色為背景,中間有一顆白色的太陽,旁邊襯著十二道尖兒,是革命的軍旗。兩面旗幟上都沒有眾人熟知的中國龍的形象,也沒有任何尊貴的黃色圖案出現。

龔先生說,“孫中山先生和他的追隨者們精心籌劃了中國革命。25年來,他們從未間斷對武裝起義的宣傳和准備。去年4月,中山先生來到美國,在一家華人戲院裡面對眾多聽眾發表演講。他說,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就是推翻滿清王朝,現在,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先生預言,中國革命必將取得勝利。中山先生今年隻有44歲,而他為革命已經准備了25年。”

龔先生接著說,“我不能告訴你中山先生目前的行蹤。但他不論身在何方,都必定是在指引著中國革命的方向。中山先生希望中國成為中國人民的中國。如果革命成功,新的國民政府將取代滿清王朝,並建立單一稅制。我們堅信,有四億中國人民的支持,革命一定成功。”

“中山先生告訴我們,勝利在望。中國人民268年以來,第一次有可能在自己的祖國獲得言論自由的權利。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包含三層意義: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翻滿清統治﹔其次,是建立共和國﹔第三,是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政府。”

“這次起義武器彈藥准備充分,革命軍裝備精良。近年來,武器彈藥都以隱蔽方式運進中國,就等革命爆發的那一刻。起義有強大的財政支持,中國同盟會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支部都提供了資金,並盡其所能提供各種支持。紐約支部是中國同盟會中最小的一個分支,倫敦、巴黎、舊金山等其它城市中還分布著規模更大的支部。”

中國同盟會紐約支部聚集了眾多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支部大廳牆上懸挂著孫中山先生的大幅油畫,旁邊一些油畫是身穿革命軍軍服的士兵和水手。大廳裡滿是報道中國革命的報刊,每個人都在熱烈地談論著這次起義。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星(實習)、鄧志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