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台灣頻道

兩岸專家台北研討交響樂《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

2014年08月10日17:2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台北8月10日電(記者吳亞明、陳曉星)《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研討會9日下午在台北舉辦,兩岸專家學者就儒學的傳承與創新各抒己見。

台灣“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對深圳在創作、推廣《人文頌》、弘揚儒家文化上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他說,一個民族的主體文化,不應僅是社會變遷的記錄器,而更應該成為指導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指南針。這要求儒家文化要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自我創新。儒家文化要在當代傳承和弘揚,首先就是要創新,這個創新的導向就是“儒”。孔垂長解釋說,“儒”字由“人”與“需”兩字構成,儒學應該關注人的需求。不論是傳播內容或形式,都應該以適合傳播對象的現實需求為導向。他表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將在環境問題、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代世界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台灣清華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儒賓表示,《人文頌》一直在強調儒家的傳統價值,其表現的儒家傳統文化,在當前時代不僅有新意,而且也是時代所需。他說,當前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中國都是世界上絕對不會讓人忽視的力量。但在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之外,中國還能給世界提供或者展示什麼精神價值?能不能在人文精神或內涵上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如何跨過民族與地域的限制,為全人類提供一種有意義的人文精神?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人文頌》的出現正好符合了這個時代的要求。”

台灣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潘朝陽說,二十一世紀,中國除了向外展示國力提升的剛性一面,也可以通過音樂的精神,“把我們泱泱大國禮樂之邦的內涵傳達給世界,展示中國二十一世紀對地球整體文明的重要意義。而《人文頌》的繼續創作,正是走在這樣一條康庄大道上。”

台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認為,《人文頌》通過音樂拉近了兩岸之間的距離。他說,經過長久的隔斷,兩岸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此需要互相理解,尤其是情感上的理解。聆聽《人文頌》,會讓人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內在的底蘊,並想和世界分享。音樂和藝術可以改變世界。用這樣的音樂,可以去感化人心,去幫助大家互相理解。

台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安梧說,《人文頌》讓他感受到深圳的開放與胸懷。期待深圳未來繼續“聚千家,匯眾流”,在南方興起一個“南方之強”。他解釋說,這“強”是“溫柔之強”、“敦厚之強”。他也期待有更多版本的《人文頌》,包括詞、曲調、旋律等各種不同改進的版本。他說,十年后,我們再來開研討會,會非常有意義。

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所所長、教授景海峰認為,經過不斷潤色修改,在台北首演的這一版《人文頌》比之今年1月他在深圳看到的版本更加柔和。談到《人文頌》的創作價值,他亦提出,儒家文化作為當代中國面向世界的強音,可以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在經濟崛起后的文化價值。他說,《人文頌》把這個話題提了出來,對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傳播什麼,做了根本性回答。

分享到:
(責編:耿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