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三封感謝信背后的十年“兩岸蟹緣”

2021年11月29日08:41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上海11月27日電(記者潘清、吳振東)“茲感謝上海海洋大學多年幫助本縣優質大閘蟹養殖產業發展,成效斐然”“苗栗縣大閘蟹養殖良好,為兩岸農業交流建立良好典范”……在近日寄往上海海洋大學的三封信中,台灣苗栗縣長徐耀昌對上海養殖專家表達了由衷的謝意。

上海海洋大學吳旭干教授在查看種蟹狀況(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三封感謝信背后,是上海與苗栗長達十年的“兩岸蟹緣”。

  2011年8月,在國台辦協調下,上海海洋大學與苗栗縣政府簽訂協議,開展“中華絨螯蟹養殖科技合作計劃”,開啟了大陸農業技術“入台”先例。次年1月,首批來自上海崇明的蟹苗跨越海峽在苗栗縣“安家”。

  10年后的今天,苗栗大閘蟹養殖面積穩定在16至20公頃,年產優質大閘蟹25至30萬隻,產值達到2500至3000萬新台幣。當地養殖戶還利用大閘蟹發展民宿、旅游等第三產業。大閘蟹為當地帶來的年收入約1億元新台幣。

  大閘蟹成為苗栗“金名片”,上海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功不可沒。

上海海洋大學成永旭教授連線苗栗縣蟹農代表,了解今年的銷售情況(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012年3月至5月,上海海洋大學王武和楊志剛兩位教授在苗栗調研時發現,當地水文地理和生態環境多樣化,蟹種來源分散且品質和適應性較差,嚴重阻礙了河蟹的進一步推廣。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上海海洋大學在崇明建立了供台蟹種基地,由吳旭干教授培育可以適應苗栗多樣性氣候的早熟河蟹品系。楊志剛教授則負責每年供台蟹種的檢測、檢疫、報檢和出口等工作。依托崇明海關對基地大閘蟹檢疫和檢測工作的支持,崇明“蟹寶寶”順利搭機赴台。

這是11月25日在上海海洋大學崇明基地拍攝的扣蟹實驗池塘。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苗栗大閘蟹養殖起步之初,上海海洋大學先后派出王春、楊志剛等專家帶領研究生駐守苗栗,手把手教蟹農整改池塘、種植水草、投放苗種、調控水質、投喂飼料、防控疾病。除了建立生產履歷制度,援台團隊每天堅持實地巡視檢查,及時改進技術方案。

  2012年11月,剛剛養殖成功的苗栗大閘蟹“返鄉”,作為“台灣選手”參加了當年的全國河蟹大賽,並一舉拿下“金蟹獎”。此后,苗栗大閘蟹屢屢在這一被稱為“河蟹界奧斯卡”的大賽中捧杯,聲名鵲起。

  上海海洋大學援台技術團隊負責人成永旭透露,包括今年的約25萬隻在內,過去10年間共有44批次355.16萬隻優質蟹種從上海海洋大學供台蟹種基地出發前往苗栗。依托基地對品種選育和培育的持續關注,苗栗河蟹的品質和規格逐年提升。

這是11月25日在上海海洋大學崇明基地拍攝的供台中華絨螯蟹蟹苗。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如今,這些生在上海、長在苗栗的大閘蟹在台灣備受歡迎。每年吃蟹季,市場上苗栗大閘蟹都一“蟹”難求。“去苗栗吃蟹”,也成為台灣餐飲時尚。最早跟著上海專家學養蟹的苗栗縣優質大閘蟹產銷協會干事長陳雲涌說,大閘蟹讓苗栗養殖戶“著實富了一把”。

  收到苗栗縣的感謝信,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在回信中寫道:小螃蟹,大協作,“苗栗模式”已經成為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典范。期待上海與苗栗攜手並進,共同續寫好兩岸“蟹”的傳奇。

這是11月25日在上海海洋大學崇明基地拍攝的供台蟹苗,再過幾個月,它們將被運往苗栗縣。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責編:劉潔妍、崔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