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氣球書屋——台灣青年恆春古城筑夢記
位於台灣恆春古城的唯一一家實體書店--紅氣球書屋。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新華社台北4月3日電(記者徐瑞青、何自力)台灣島最南端有一座建於清末的古城——恆春。歷經百余年風吹雨打的古城北牆邊,一棟白牆白瓦的三層建筑,因屋頂上繪著一隻大紅氣球,得以從一排小樓中脫穎而出。
這是恆春唯一一家實體書店——紅氣球書屋。“書本、影像,有時還有貓”,書屋名牌卡上如此介紹。
書屋老板林彥廷、郭德慧夫婦原本在台北分別從事廣告制片和觀光業工作,因為一次旅游與恆春結緣,從此愛上這裡與台北截然不同的天氣和悠閑,加上方便常回高雄老家探望父母,他們決定搬離台北,移居恆春。
最初,這對“80后”夫婦在恆春創業經營民宿。一陣子過后,他們開始反思,在這民宿多如過江之鯽的商業觀光城鎮,多開一間民宿,到底為地方帶來什麼回饋?
紅氣球書屋店主郭德慧。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如果一個地方隻剩下民宿,沒有文化的扎根,總覺得空缺了一點。有什麼能讓客人留久一點,更深度了解當地?我們覺得文化的傳遞是特別需要的。”郭德慧談及開書店的初衷時說。
2017年底,“紅氣球書屋”誕生了。書屋是一棟三層樓的“透天厝”。一層七八十平方米是書店,有沙發茶幾,供咖啡紅茶。作為社區型書店,選書重點在於恆春歷史、生態與地方文化。
郭德慧說,隻有約3萬人居住的恆春,這裡有台灣目前唯一保存東西南北城門的古城,建筑優美,值得深入認識。“許多人來買書像帶走一個紀念品,因為喜歡這個地方想多了解一點。”
書屋二樓空間是留給“駐春計劃”的訪客,夫婦倆常邀請文字、編輯工作者入駐“紅氣球”,以文字換住宿的方式,留下他們在恆春停留時的見聞,以推廣恆春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到訪。
游客在紅氣球書屋。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書屋還舉辦電影賞析、文化講座,每月均有幾場藝文活動。恆春沒有電影院,夫婦倆常在書屋放映經典影片,吸引了不少鄰裡鄉親。他們也幫企業選書送到偏鄉小學,還辦刊物,幫助推廣恆春在地農產品。
郭德慧認為,一間書店不可能隻賣書,怎麼拼都拼不過連鎖書店。拼不過價格,就拼自身價值。因此,她把書店觸角往外伸。“先釋出善意讓鄰裡認識紅氣球,消除大家對閱讀的困擾,這樣才有顧客願意上門。”
深化在地的模式經營,讓書店成為交流的空間和平台。通過各種活動,書屋累積了客源,打響了知名度。很多當地人慕名而來,游客間也口耳相傳著這間書店的故事。
“希望一個小鎮好,不是隻有一個人好,所有人都有所提升,小鎮才會整體提升。在讓自己生存和為地方發展做貢獻上保持平衡,我們有做到。”郭德慧說。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書店經營狀況稍不如前,夫妻倆有時得靠拍廣告片、辦活動、策展等賺些外快,來打平書店收支。但他們認為這樣的“斜杠”生活還是比商業化且快速的台北步調來得愜意。
“以前工作都需要熬夜,現在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空氣好、水質好,身體真的比較好。”郭德慧說,“而且,開書店收獲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遠比金錢收入更有意義。”
游客在紅氣球書屋挑選書籍。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近年來,因不適應高房價、高消費、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不少在台北工作的台灣年輕人選擇返鄉或南下。“紅氣球書屋”的走紅,也帶動許多年輕人返鄉創業,甜點店、咖啡店、面包店在恆春陸續開張,很多成了“網紅店”。
郭德慧說,一間書店對小鎮來說是很重要的指標,如果書店可以生存,代表這裡的產業結構均衡,恆春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恆春觀光業近年面臨不景氣,但還是有一群有夢想、肯努力的年輕人在這裡認真打拼,他們在恆春逐漸創造出不同以往的觀光品牌。”郭德慧說,“恆春不隻有墾丁,這裡都很美,有山海、有古城,還有我們為這片土地打造出的新名片。”
今年,這對夫婦計劃在新北雙溪開設書屋分店。郭德慧說,店名“紅氣球”的靈感來自侯孝賢的同名電影,希望年輕世代能像紅氣球一般,跳脫框架,自由飛翔,勇敢追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