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老照片,黄埔校友找到了自己当年在校的编制序列。 |
继在高雄成功展出之后,“秉承中山思想,光大黄埔精神——黄埔军校历史图片展”今天在台北举行,上百位台湾黄埔同学、退役将领代表认真观看200多张图片,并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座谈会。
黄埔军校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后,历经南京、成都时期共办23期,国民党退台后在高雄凤山复办“陆军军官学校”。
展览由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照片按时间顺序介绍历史,既有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和叶剑英等的照片和文件,也有黄埔校友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珍贵史料。
专程从广州来台的黄埔军校17期生何季元,91岁仍精神矍铄。1945年他随军参加台湾光复的接收工作,与驻地台南一小学的青年教师结下深厚感情。他说至今能感受到台湾同胞对不再受帝国主义欺凌的那种喜悦,那种憧憬。前年他再次来台与校友聚会,回忆同窗共读,同场习武,抗战时共同抗敌的岁月,喜见中华大地从战乱频繁到国泰平安,从一贫如洗到繁荣富强,黄埔创办人中山先生的梦想,很多已成为现实。他很高兴耄耋之年还能为凝聚两岸共识做一点事,“只要我走得动,就愿意多来。”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表示,黄埔军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了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举办展览和座谈研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台湾同胞了解那段历史,把黄埔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岁月老矣,来者恒多。据悉,广东的黄埔同学在世的200多人,但他们的后代、传人很多。座谈会上,台湾退役将领宁攸武形容黄埔人是“逐年减少,逐年增加”,减的是岁月无情的凋零,加的是黄埔精神。随着二代、三代的加入,两岸黄埔人的交流在扩大、更热络。
自称“四川丫头、江苏媳妇、台湾奶奶”的刘爱理,与丈夫、黄埔第十七期生庞雄退休后常年奔走两岸,与大陆的黄埔同学联谊沟通,为两岸交流做了许多工作。“我往来两边一共133次了,黄埔情结依旧很深。”
腰板挺直、话音高昂的退役军人,说起话三句不离时事。台北市陆军官校校友会理事长刘继正最关心两岸携手维护国土。“能一起做的事,要结合起来一起做。保钓两岸有一定的默契,还可进一步行动。”
主办单位之一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代表,介绍了该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与会的台湾退将认为,大陆对北伐、抗战等历史的描述越来越客观了。“当年纪念馆没有蒋介石像,现在有了,他是校长嘛!对当年黄埔军校重要人物的称谓,正在回归历史。”
(本报台北12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