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7日刊文《蔡英文向“最后一哩”迈进》。文章称,蔡英文上任不到一周,就对民进党“卡关”多时的两岸路线,表达“愿不设前提与张志军会面”态度,在这最后一哩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蔡英文显然很清楚,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要突破盲点和局限,不能只有漂亮的说法,更要有具体可行的做法。
文章称,其实,从蔡英文的表态以及民进党的说明观之,民进党对两岸交流的基本立场及论述,并未出现突破性的改变,但对两岸关系的策略和态度,此时却出现了关键性转折。从过去对大陆官方人士到台的阻挠、抗争,到如今在对岸人士安排访台行程前,就率先表达友善态度。
文章说,检视蔡英文近年的两岸论述,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辩论时的“从世界走向‘中国’”、2011年民进党内“大选”候选人初选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以及2012年台湾“大选”的“台湾共识”,基本主张大同小异,加上谢长廷所提的“宪法共识”,大抵都不脱1999年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架构。
2012年败选后,民进党内为了在这段重返在台执政的最后一哩路上前进,各路人马各出奇招。谢长廷率先破冰登陆;苏贞昌透过“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今年初通过《“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揭示“更友善交往‘庶民中国’”主张;柯建铭更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构想。
由此看来,民进党已体认,用堆砌华丽词藻、创造新名词的方式,不足以破解两岸罩门,必须采取更具体的作为,才有可能摆脱“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而身为问鼎2016年台湾“大选”最有机会的蔡英文,终于也在韬光养晦2年后、重掌党权之始,宣示她的“具体做法”。
《旺报》则刊文《消弭党内杂音 小英得先超越》。文章指出,经历2012年挫败,回锅重任民进党党魁的蔡英文显然不愿重蹈覆辙。重掌民进党后,她重用谢系赵天麟出掌“中国事务委员会”;首席两岸智囊陈明通公开谈到民共两党也要开始交流;再到蔡自己表态愿见张志军,种种迹象说明蔡英文两岸政策思维已经转变。
然而蔡英文前方并非一道坦途,在她提出愿与张志军会面之前,民进党总召柯建铭才丢出冻结“台独”党纲的想法,大陆还来不及回应,就遭到绿营内部非议,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文章称,消解或整合党内杂音,正是蔡英文上任后最大挑战。面对民进党内部派系林立、老中青世代之间存在不同看法,以及基本教义派的批评与质疑,要走完重返在台执政前最后一哩路,蔡英文得先“超越”重重障碍与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