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台北8月10日电(记者吴亚明、陈晓星)《人文颂》与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研讨会9日下午在台北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就儒学的传承与创新各抒己见。
台湾“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对深圳在创作、推广《人文颂》、弘扬儒家文化上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他说,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不应仅是社会变迁的记录器,而更应该成为指导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南针。这要求儒家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创新。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传承和弘扬,首先就是要创新,这个创新的导向就是“儒”。孔垂长解释说,“儒”字由“人”与“需”两字构成,儒学应该关注人的需求。不论是传播内容或形式,都应该以适合传播对象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他表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将在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世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台湾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儒宾表示,《人文颂》一直在强调儒家的传统价值,其表现的儒家传统文化,在当前时代不仅有新意,而且也是时代所需。他说,当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世界上绝对不会让人忽视的力量。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之外,中国还能给世界提供或者展示什么精神价值?能不能在人文精神或内涵上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如何跨过民族与地域的限制,为全人类提供一种有意义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文颂》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潘朝阳说,二十一世纪,中国除了向外展示国力提升的刚性一面,也可以通过音乐的精神,“把我们泱泱大国礼乐之邦的内涵传达给世界,展示中国二十一世纪对地球整体文明的重要意义。而《人文颂》的继续创作,正是走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认为,《人文颂》通过音乐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他说,经过长久的隔断,两岸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需要互相理解,尤其是情感上的理解。聆听《人文颂》,会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内在的底蕴,并想和世界分享。音乐和艺术可以改变世界。用这样的音乐,可以去感化人心,去帮助大家互相理解。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说,《人文颂》让他感受到深圳的开放与胸怀。期待深圳未来继续“聚千家,汇众流”,在南方兴起一个“南方之强”。他解释说,这“强”是“温柔之强”、“敦厚之强”。他也期待有更多版本的《人文颂》,包括词、曲调、旋律等各种不同改进的版本。他说,十年后,我们再来开研讨会,会非常有意义。
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所所长、教授景海峰认为,经过不断润色修改,在台北首演的这一版《人文颂》比之今年1月他在深圳看到的版本更加柔和。谈到《人文颂》的创作价值,他亦提出,儒家文化作为当代中国面向世界的强音,可以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在经济崛起后的文化价值。他说,《人文颂》把这个话题提了出来,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出去”传播什么,做了根本性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