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報道,台“國防部”與金門縣政府商定,3年內將在大擔島、二擔島撤軍並開放觀光。台灣當局同意縣政府今年起著手進行碼頭規劃、設計和施工,並將在今后兩年內完成飲水、衛生和交通設施的強化。一旦開放觀光,每年上百萬的大陸游客可循“小三通”之途徑直接登島觀光。消息傳出,受到島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大擔群島包括大擔、二擔、三擔、四擔、五擔等小島,總面積不到1.5平方公裡,島上沒有居民,目前隻有大擔、二擔有百余名台灣軍人駐扎。其中的大擔島距廈門約4400米,可謂咫尺之遙。由於高度的戰略地位,幾十年來,大擔島見証了兩岸關系的風雲變幻。兩岸軍事對峙時期,蔣經國到大擔島視察時,下令將大擔島改名為大膽島,鼓勵士兵“大膽挑大擔”。陳水扁主政時,也曾借機在大擔島宣示兩岸政策。如今,兩岸關系走上和平發展的康庄大道,大擔島也復歸小島的安謐與寧靜。
按照台灣的政治生態,從昔日的“前線中的前線”轉型為觀光勝地,顯然大擔島要走的路還很長,不過以兩岸從兵戎相見到鑄劍為犁的角度而論,“大膽挑大擔”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