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是今年新任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成員,此次兩會,是她首次以人大代表身份參與問政。問及首次議政感受,楊曉紅表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但更多是責任重於榮譽。
楊曉紅現在的工作職務是台盟雲南省主委,雲南財經大學副校長,之前還曾任雲南省德宏州副州長,做過15年的雲南省政協委員,閱歷不淺,參政議政經驗豐富。不過,首次履職的她還是感覺“有壓力”。
“從第一天當上全國人大代表開始,我就感覺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責任大於榮譽”。她是雲南台聯、台盟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出來的代表,某種意義上還是西南片區的”,“來到兩會,你不僅要代表雲南、代表台胞,還有西南這一塊”,“所以壓力特別大”。行前,楊曉紅不但在雲南走訪調研有關情況,還特地與四川、重慶、貴州等省市溝通,“看有沒有需要通過我這個層面來呼吁反映的問題”。
首次參會,楊曉紅最大的感受就是跟老代表們“還是有差距”。“老代表們有基礎,但我沒有基礎”,“我這兩天看了,代表不僅要懂得法律,還要懂得怎樣去審議這些報告。我覺得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是應該加大自身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她甚至建議有關方面辦培訓班,讓像她一樣首次履職的代表們能“盡快從政治、法律等方面懂得規范,掌握規律,為更好的履好職奠定基礎”。
雖然一再表示需要學習,楊曉紅的參會表現卻還是相當不錯:3月5日下午,國家旅游局負責人參加台灣團小組會,楊曉紅抓住時機,當面為雲南旅游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與便利﹔3月9日台灣團開放討論,她提出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發言切中肯綮,引發了其他代表的贊同與跟進,台灣媒體為此還專門作了報道。
即使如此,楊曉紅認為自己還是亟需提升履職能力。參會還不到一周,她就給自己學校財經學院的院長打電話,要求回滇后立刻補課——審議政府預算報告時有財會方面的困難,讓認真的她自問“真的履好這個職了嗎”。“責任大於榮譽,履好職也不容易,我這次回去就趕著去補課”,楊曉紅表示,“代表們還是應該為老百姓說話,發揮好真正人民代表的作用”。
十二屆全國人大台灣團共13名代表,於2013年1月從由台灣省籍同胞組成的協商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並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報批確認資格有效,楊曉紅是其中一員。這13名代表大多是在大陸出生的台灣省籍同胞,他們中既有國家機關領導干部,也有在科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以及經濟界的代表性人士,有的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也有的來自中西部地區。未來五年,他們將廣泛了解涉台工作,反映台胞台商的訴求,盡到代表應盡的職責。(中國台灣網記者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