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台灣頻道

  

讓陸生成為台生的“鯰魚”(觀滄海)

孫立極

2014年03月20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春暖花開,又是大陸學生赴台就讀碩士、博士學位招生季。最近傳來消息,台灣有意鬆綁針對大陸學生赴台就讀的“三限六不”,且計劃從今年8月起公立大學學士班向大陸學生開放。

  雖然鬆綁尺度有限,公立大學招收陸生就讀本科仍有每年每校5人的限制,但這已經是一個進步。因為自台灣開放陸生赴台就讀兩年多時間,仍僅限私立大專院校招收大陸學生就讀本科,招生總額、採認學歷的大陸院校以及陸生在台灣的學習生活等方面有諸多限制。當然,限制的結果,就是招生效果不佳,招到的學生不足一半,挂零學校不在少數。

  不必諱言,台灣開放陸生就讀的初衷,主要是讓台灣高等院校過剩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次要才是促進兩岸教育交流。由此才有所謂的“三限六不”,既要拯救台灣那些瀕臨倒閉的私立院校,又不能擠佔台灣學生的機會、台灣社會的資源。現在看,這種“理想”狀態很難把握分寸,反而因為前者的縛手束腳,阻礙了后者——兩岸教育交流的步伐。

  說到兩岸交流,有台灣人認為這是大陸的“統戰”策略之一,除了兩岸經貿交流可以做生意、掙銀子外,台灣都不必隨之起舞。實際上,以兩岸教育交流來說,台灣受益就不次於甚至超過大陸。我們常舉香港與內地教育交流的例子,每年7月,香港高校都會以高額獎學金到內地搶高考狀元。這樣大手筆招收內地優質生,當然利大於弊。內地優質生可以在香港產生“鯰魚效應”——一條鯰魚可以使一池的沙丁魚不斷游動、保持活力,香港本地生會因為擔憂內地生的競爭,而更加勤奮努力。

  當下的台灣學生,恐怕也需要加入一些“鯰魚”了——最近,台灣媒體刊登了一位叫黃冠華的企業高管的文章。文章說,台灣年輕人缺少沖勁,“現在的台灣,我看不到那樣生機勃勃的戰斗精神,我也感受不到年輕一輩那種對於成功、想創出一番事業的渴望。”黃冠華認為,這背后的關鍵原因是年輕人肚子已經不餓了。換句話說,沒有危機感。如果年輕人沒沖勁,台灣的未來發展必然堪憂。如何激發、調動年輕人的活力,不妨試試“鯰魚”。兩岸教育交流的步子再邁大一些,讓大陸優質生成為台灣學生的“鯰魚”吧。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0日 20 版)

聯系本文記者

孫立極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劉潔妍、常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