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雖然沒有公開處罰白崇禧,卻由湖北籍“國大代表”敲山震虎,在“設計委員會”會議上對白崇禧提出彈劾案,主要有兩點:一、軍費方面,吞沒中行黃金7萬多兩,吞沒漢口中央銀行庫存370多萬兩白銀。二、軍事責任方面,擁兵不救援徐州,不遵從統帥調兵命令,擁兵自衛。彈劾案要求“追究責任,以明是非,振紀綱而知復興”。
對此彈劾,白崇禧非常恐懼。不過,蔣介石暫時還不想借此清算他,陳誠也為白崇禧開脫。
1954年“國民大會”一屆二次會議上,舊案重提,並有40多名“國大代表”聯名。白崇禧不得不再次以書面答復。最后,“國大”會議決定將此案保留,一場彈劾案才不了了之。
不久,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潘公展在香港《新聞天地》刊登文章,提及當年白崇禧逼宮事。1959年蔣經國在台灣出版《危急存亡之秋》一書,將白崇禧逼宮案原原本本地披露了出來。這樣一來,白崇禧再想辯護也不行了。
逼宮案成了白崇禧晚年的最大心病,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他想站出來辯護,真是百口莫辯,不出來辯護則又等於默認。白崇禧時刻擔心蔣介石一怒之下,清算舊賬,拿他開刀。
1965年,李宗仁夫婦沖破阻難,抵達北京,受到中共黨政軍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和很高的禮遇。
李宗仁的回國,對於在台灣的白崇禧來說,卻是致命的一擊。李宗仁一回大陸,白崇禧牽制李宗仁的價值消失,蔣介石不再需要白崇禧了,白崇禧也就自身難保了。據說,白崇禧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曾很痛苦地對身旁的人說:“德鄰投共,我今后在台灣,更沒有臉見人了。”
事實上,李宗仁回大陸后,蔣介石即遷怒於白崇禧,他命令毛人鳳對白氏直接採取制裁行動。毛人鳳將這一任務交給谷正文辦理。
谷正文奉命后,就積極策劃暗殺行動,並確定行動的最高原則是:絕不留下半點痕跡,以免外界懷疑是一起政治謀殺。谷正文收買了白崇禧身邊的一位姓楊的副官。不久,這位楊副官報告:“先生去花蓮縣壽豐半山打獵。”這樣,谷正文決定在白崇禧出外打獵時,於山野外殺死他。
谷正文密令偵防組:“暗殺不准用槍。要把一切制造意外死亡的條件搜集起來。”
經過勘查,偵防組發現狩獵區有小型山間鐵軌,可使用人力軌道台車登山。白崇禧當時已年逾七十,不會徒步上山,而一定會乘軌道車。
這樣,偵防組派人到現場實地勘查后,決定等白崇禧上山時,把握時間破壞途中一木制小橋,等他下山行經橋面時,便會連同軌道車一起墜入50余米深的峽谷。經過實地演練,他們還找到了螺絲鬆脫法,能絲毫不留痕跡地使軌道台車“發生意外”。
事發當天,白崇禧等一行人興致很高地去打獵。10點37分,白崇禧等人通過預定的謀殺地點后,偵防組的行動人員迅速爬到橋下,將支撐橋面木墩的螺絲釘一一鬆開,然后,躲入不遠處的樹叢裡,靜候白崇禧等人下山。
下午3時許,寂靜的山中傳來軌道台車的響聲,兩輛車從高山背面滑出,相距約30米。前面一輛車上坐著林意雙鄉長父子與一名助理﹔白崇禧與兩名副官坐在后面一輛車上。當第一輛車滑到已經鬆開了螺絲釘的橋中央時,突然連人帶車一起墜入深谷中。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白崇禧的一名副官用力將白崇禧推出車外,自己則隨車跌入深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