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月23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根據台“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受雇員工平均每月工作超過172個小時,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今年前5月實質平均薪資隻有4萬8725元,比1997年的4萬9009元還要低,倒退了16年。
統計顯示,台灣1至5月的物價上漲指數為1.44%,扣除物價因素后,1至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3萬6774元,實質平均薪資(含加班、獎金等)為4萬8725元,兩者皆創近4年來新低,實質平均薪資更退回16年前水准。
含獎金加班才四萬八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分析,實質平均薪資倒退16年主要是廠商年初減少發放年終獎金、績效獎金所致,以非經常性薪資(加班、獎金)為例,1至5月僅1萬2214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4.88^%。
詭異的是,失業率攀升、薪資水准倒退,卻有超過七成的企業大嘆找不到人﹔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表示,上半年開出職缺的征才企業中,至今仍高達七成三的比例未補齊缺口﹔由於調查顯示,25%企業看衰下半年景氣,陳力孑認為,兩相交錯下,征才動能將由上半年的“新增職缺”,調整為下半年的“填補既有職缺”,換言之,工作機會增額將趨緩。
下半年新增職缺趨緩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指出,企業大嘆找不到人,是因為企業開出的職缺與上班族最想投入的職務類別有差距,上班族多以入門門檻較低、較輕鬆的工作為主,反觀辛苦、骯臟、危險的“三K產業”,即使薪資條件再高,還是面臨找不到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