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方“用兵思維”的變與不變(記者觀察)--台灣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唯一假想敵”擬調整  向美國軍購仍“抱緊” 

台軍方“用兵思維”的變與不變(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任成琦

2013年06月26日03: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根據台灣“監察院”最新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台軍方以往把中國大陸當成“唯一假想敵”的用兵思維,在釣魚島沖突可能升溫與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漁民后,宜有所轉變,台軍必須面對東海與南海情勢變化,思考是否有因應兵力,根據新局勢來調整戰略部署。

  從“決戰境外”到“阻敵登陸”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解放軍一直是台軍的主要假想敵。台軍在李登輝時代的全盤戰略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民進黨上台后,於2000年調整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寓意守中帶攻,即戰略上採取守勢,但戰術可以主動出擊。當時島內要人甚至放出風聲,說一旦兩岸有戰事,台可轟炸三峽大壩報復雲雲。

  2008年馬英九上任后,兩岸關系趨向緩和,台軍的戰略又調整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主要目的是“不讓敵人登陸立足”。台軍現仍然在執行的“精粹案”,即依此思維進行兵力調整。  

  有島內媒體解讀,這是非常重大的改變,一方面顯示兩岸關系和緩,另一方面說明台軍並未放棄提升科技、數據鏈等戰力要素,而是認定未來兩岸萬一有戰事,將是信息戰、電子戰以及不對稱戰,用兵重點不再是“境外決戰”,而是“阻敵登陸立足”。

  值得注意的是,有台灣軍方人士指出,不論“有效嚇阻”順序是在前或后,台軍不放棄發展反制武器和反制戰法的思維一直沒變。例如,台防務部門對是否發展地對地攻擊導彈,從未有過任何“宣示性的說明”。一切似乎都在暗示,大陸或許不是台軍方的“唯一假想敵”了,但目前東海或南海的情勢變化,還不足以撼動其“主要假想敵”的位置。

  利用軍購搞“軍事現代化”

  考察台軍的用兵思維是否真的轉變,另一個重要指標是美台軍售。就在6月初,台灣防務部門“副部長”楊念祖還在強調,未來將繼續深化“台美關系”,其中更要建立“台美軍售新關系”,他強調台灣既要F-16A/B戰機升級,“也要F-16C/D”。

  楊念祖還語帶得意地說,去年經他和美國方面討價還價,終於把F-16A/B升級案搞到了,軍售內容包括電載、雷達、射控系統等。當然代價是不菲的。只是改裝升級145架F-16A/B,就需約4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00億,分12年支付,一年約需100億。

  台美間任何一個軍售案,台灣的付費都是很昂貴的。即使這樣,也動搖不了台灣方面抱美國大腿的決心。據台灣“今日新聞網”報道,台灣海軍計劃向美國採購2艘二手的佩裡級護衛艦,5月底美方通過《剩余國防物資法案》后,可能在6月內由美國國務院正式公布同意售台。

  楊念祖表示,目前台灣軍方仍然聚焦於打造軍事現代化,台美已維系緊密的經濟與戰略伙伴關系數十年,台方未來仍將持續深化與美合作,“朝更穩固方向邁進”。言外之意不難理解,持續向美購買武器,仍然是台灣“打造軍事現代化”的主要選項。

  長久之計:“立信”與“止戈”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兩岸退休將領與學者6月24日在北京舉行“筑信研討會”,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作為主辦方代表在致詞時呼吁,兩岸商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應摒除外力干預,這是“中國人內部的事務”。另一主辦方代表、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也認為,對台灣來說,無論是依賴軍購或仰賴美國,終究不是可靠的長久之計。

  張亞中分析認為,兩岸應該共同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的主權,並共同維護整個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完整,這是兩岸共同的“義”。當台北願意做出這種承諾時,北京就應該自我“立信”“止戈”﹔同樣的,在北京“止戈”對台時,台北也必須自己“立信”,不將中共再視為建軍備戰的假想對手。

  當台北不再以其為主要假想敵,建軍備戰的目標是為了確保東海與南海的主權、權利及台灣周邊海域的安全時,北京應該也是樂觀其成,張亞中對此持積極態度,“畢竟一個和解的兩岸本來就是為保衛中華民族主權與領土的完整而共同努力”。 

聯系本文記者

任成琦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蘇楠、劉潔妍)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