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民进党台北市党部邀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陈先才教授演讲。这也是民进党各级党部第一次正式邀请大陆学者与基层党职人员接触。据台北市党部主委庄瑞雄称,“效果不错”,并建请党中央或可邀大陆学者演讲或进一步交流。
然而,陈教授的这次演讲却引发了绿营内新一波争论。赞同者认为,这有利于加强“民共交流”,有利民进党的转型,有利于民进党争取更多选民认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在为大陆提供宣讲舞台,是“引狼入室”,甚至动摇民进党基层。而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接受采访时则称,庄的看法属于“个人意见”,并称台北市党部邀请厦大教授演讲未事先通报,他是看了报纸才知道,要求“未来民进党公职、地方党部等邀请大陆人士参与活动应先向党中央通报”。洪虽未明确反对,但显然对庄瑞雄的作法有所保留,甚至隐然露出不满。
其实,自2012年“大选”失败后,民进党内便再次掀起了一股两岸政策争论,且延续至今。而谢长廷、苏贞昌、蔡英文三位要角则基本一致声称要加强与大陆交流,甚至提出要推“民共交流”。近期,为赶岛内的“两岸热”,苏贞昌甚至与谢长廷几乎同时提出民进党要与大陆进行“二轨对话”。洪财隆也称,目前民进党只禁止参加国共论坛与海峡论坛,其他交流活动都没有禁止,民进党是欢迎各种形式的交流。而台北市党部邀请厦大教授演讲,也不过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头面人物所称的“民共交流”交流而已,为什么又会引起党内反对者如此强烈的抨击呢,甚至连“中国事务部”都面露不悦呢?这件事情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民进党当前生态的真实反应。
一是民进党内有人想继续营造“恐陆”氛围。民进党内有部分人确实患有“恐陆症”。但“恐陆症”又可分两种。一种是,因缺乏了解或被误导而“恐陆”,他们或完全没有,或只有间接、片面、过时的大陆经验。这种人属少数,也应可说情有可原,且只要他们亲自到大陆看看就会改变。但另一种则是因为太了解大陆,太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而“恐陆”。他们当然知道今日之大陆已非往日之大陆,也当然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会让两岸互利双赢,但他们害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深入会让他们一贯的欺骗选民的谎言被揭穿,会让他们的选票基础动摇。这种人,完全基于一党之私而故意颠倒是非,而不断制造大陆对台“统战”、“木马屠城”、“骗养套杀”、“吞并”等危言,甚至连大陆《我是歌手》电视节目在台受关注也不能容忍。这种人,既不可原谅,也很难转变,我们只能说,其心可诛。
二是民进党仍在忙于内斗。如果仔细分析,民进党台北市党部邀请厦大学者演讲之所以会引发党内争议,其实民进党内权力与路线之争的真实反映。因为台北市党部主委庄瑞雄是谢长廷的爱将,是其派系背景惹的祸。因为自去年初民进党在2012“大选”失败后,以谢长廷为首的务实派为让民进党跨过执政的“最后一里路”,做了不少探索,这不仅为谢长廷个人,而且为依附于其周围的整个派系都赢得了不少掌声,更让谢系在党内生态中继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民进党马上就要迎来选举季。2014年,除党主席选举外,还有“七合一”地方选举,2016年,又有“立委”与“总统”选举。如果谢系长期占据新闻版面,继续占据引领民进党转型的高位,谢系很可能就在接踵而至的选举中获益,这对其他派系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一通。对于这些基于一派一己之私的人,民进党内的务实派除了呼吁放弃派系偏见外,显然也应说,其心可诛。
目前,民进党内都希望在2014与2016两场选举中获胜,党内高层也都高喊要跨过重新执政的“最后一里路”而推动“民共交流”。然而,如果连一位大陆学者前往演讲都担心,其所声称的“民共交流”不是叶公好龙么?并且,如果一位学者的一次演讲就能动摇民进党基层,那民进党又有什么战斗力打赢两场选战呢?如果连一位大陆学者的演讲都不能容忍,又怎能迈出跨过“最后一里路”的第一步呢?民进党确实该好好反省了!(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