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农渔业的“美丽转身”(行走台湾)--台湾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高雄农渔业的“美丽转身”(行走台湾)

本报记者  李炜娜  吴亚明

2013年05月30日09:30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高雄市燕巢区蜜枣产销班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分级包装。
  本报记者 吴亚明摄

  高雄是台湾农业和渔业的重镇,如今这里的发展,多了大陆元素,在两岸互利合作、共创双赢的大背景下,高雄的农渔业正在“美丽转身”。

  虱目鱼的西游故事

  到南部,总能听到虱目鱼的故事。相传郑成功刚到台湾时,吃到这种鱼觉得味道鲜美,就问是“什么鱼”,结果被当地人误听为“虱目鱼”,所以虱目鱼被称为“台湾第一鱼”。“虱目鱼,大陆民众也许还不太熟悉。”高雄区渔会总干事吴敏贞说,“可是,虱目鱼对台湾人来说,就是家的味道。”

  台湾南部渔业发达,渔业养殖、远洋货运、渔业加工都是其特色产业。台湾养殖渔业渔产运销合作社理事主席陈振昆在接受采访时说,虱目鱼养殖最集中的区域在高雄,可幼苗培育在屏东,加工主要在嘉义,“虱目鱼养殖加工的链条,牵动几乎全台湾的业者。”

  虱目鱼的养殖也经历了一个转变。陈振昆介绍说,之前台湾养殖虱目鱼都是抽取地下水,结果导致地层下陷。后来,在相关机构的辅导下,采用新技术,淡化海水来养殖,不仅保持了虱目鱼的营养和口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态难题。

  谈到两岸的渔业交流,陈振昆说,台湾因为寒带、热带鱼都可以养殖,跟大陆业者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经验分享。目前,两岸的渔业交流已经很频繁,两岸的县市每年都会举办渔业论坛,就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深入具体的交流。

  渔民养殖虱目鱼,渔会则负责销售。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越来越多的虱目鱼在大陆被端上餐桌,而且有了更美妙的名字叫做“状元鱼”。

  稻米木瓜的奇妙旅行

  见到钟清辉,先问他对大陆的看法。钟清辉是高雄市美浓区农会总干事,他没回答,带记者去看米。

  在农会,米正在被分级包装。钟清辉说,美浓是南台湾最大的水稻产区,又因为口感好,在岛内颇受欢迎。“现在,名声传到了大陆,今年春节就有不少大陆的订单来。所以,大陆之前对台湾南部乡亲来说,可能还有些遥远和抽象,可是现在看到大陆已跟我们发生了直接的关联。”

  进军大陆市场的,有台湾米,还有木瓜。高雄市六龟区盛产木瓜。大棚里,记者看到木瓜都齐齐地顺着一个方向生长,果农徐天春说,在农会指导进行了技术改良,木瓜都饱满鲜亮。徐天春说:“每一株都是经过选苗、蔬果、用心照顾的,并不是‘天生丽质’哦。”

  徐天春之前在附近的旅游景区开餐厅,3年前回到乡下种木瓜。“日子还好吗?”记者提问,徐天春憨厚地笑了:“不错啊,我们种的木瓜有卖到你们北京呢!大陆市场这么大,越来越多大陆人喜欢吃我们南部的水果!”

  高雄市农会总干事萧汉俊是地道的台湾人,他常跑大陆,被周围的台湾朋友称作“大陆通”。“其实,高雄人非常希望大陆同胞可以品尝到台湾好吃的水果,如果更多的米、水果进大陆,直接受益的还是台湾民众,特别是南部乡亲啊。”如今,高雄水果在大陆也买得到,高雄市政府在上海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设置“高雄物产专区”,专售来自高雄的优质水果与加工品,成为高雄物产进军大陆的第一站。

  香蕉码头的北京韵味

  高雄的香蕉码头,见证了高雄港口曾经的荣景。“香蕉码头早期是全台湾香蕉集散地,专门出口到日本赚取外汇,当年蕉农割蕉,内衣上会滴上香蕉乳,晚上收工到酒家饮茶,谁的内衣乳渍越多,便格外受到服务生的青睐,因为这样的内衣就是‘有钱人’的象征。”这里的香蕉故事馆,可以听到这样的介绍。

  如今香蕉外销荣景不再,但有心者发挥另外一种创意,把香蕉元素加入到餐饮、旅游、文创产品等领域。在香蕉码头的河边餐厅,老板娘张素銮邀请陆客“蕉”朋友。餐厅不仅有香蕉蛋糕、炸香蕉等美食,还在香蕉故事馆旁开设了北京展厅。“越来越多的陆客来香蕉码头观光,让这里有了新的故事,我们还与北京便宜坊合作,推出台湾版的北京烤鸭,除了黄瓜丝,饼中还会包入菠萝、莲雾等特色水果。”张素銮说。

  香蕉码头附近的驳二艺术特区是高雄的新地标和热门观光景点。“驳二艺术特区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段高雄产业变迁的故事。当年香蕉、制糖业的发达,港口建有很多仓库,驳二就是第二号接驳码头仓库,随着香蕉输出没落以及远洋渔业的繁盛,香蕉码头日渐衰落。闲置的仓库如今被打造成文创园区。”驳二运营中心负责人林小姐介绍说,他们希望高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跟这座城市的连接,而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变迁,感受高雄的历史和文化。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邓志慧)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