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委風光不再?(台海觀察)--台灣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新枝”熱衷角逐 政務官刻意“低調” 

國民黨中委風光不再?(台海觀察)

王大可

2013年08月19日04: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中國國民黨8月17日選出210名第19屆中央委員。4年前上屆中委選舉,恰逢國民黨剛重新執政,氣勢聲望不錯,不少政治人物樂搭“順風車”,所以著實熱鬧了一番。如今馬當局民望低迷,島內更非國民黨一家獨霸,加上主事者有意“冷落”黨機器,外界普遍認為這屆選情應該“很冷”,中委不如以往吃香。事實究竟如何呢?

  選情依舊緊繃

  台“中央社”報道,根據國民黨黨章規定,210名中央委員和105名候補委員由“全代會”選舉產生。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任務,包括執行“全代會”決議,對外代表國民黨,討論及處理黨務與政治事項,培訓並管理黨的干部等。

  當選中委象征躋身黨的權力核心,向來是國民黨黨內精英更上一層樓的表征。被外界視為角逐台北市長熱門人選的連戰兒子連勝文,就從上屆的第11名攀升至第3名,顯現在黨內的政治實力不容小覷。

  和外界預測頗有出入,一位多次參與黨職選舉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說,他參選這麼多次中委選舉,這次選情尤其緊繃,競爭白熱化,許多年輕族群、地方精英浮現,對於現任的18屆中央委員造成極大沖擊。

  當選中央委員者,相當於獲得角逐中央常務委員的入場門票。國民黨中央規劃9月7日改選中常委,將由中委票選32席中常委。從這次中央委員競選激烈的程度看來,預料中常委選舉將掀起黨內另一波權力之爭。

  刻意“保持距離”

  這次國民黨中央權力機構重新洗牌,其結果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首先是台灣“立院系統”大獲全勝。210人當中有21位現任“立委”上榜,曾被國民黨提名參選縣市合並后第一任高雄市長的“立委”黃昭順依舊穩坐第1名寶座,顯見台灣“立院系統”在這波黨中央權力改組下,仍保有絕對的政治實力。馬當局要強調黨政平台密切合作,黨籍“立委”們應是首要溝通目標。

  其次,“政務系統”選情不佳,排名普遍落在百名上下,顯示台灣“行政系統”在黨的權力結構中,似有被邊緣化之嫌。一是緣於行政團隊刻意坐壁上觀,與黨“保持距離”。整個江宜樺“內閣”僅“政務委員”林政則、“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與甫卸任“僑委會委員長”的吳英毅參選。二是相較於台灣“立院系統”,黨主席馬英九在一開始的中委提名過程中就未大量提名政務官。

  這次選舉,地方上也僅有少數幾位縣市首長披挂上陣。除了彰化縣長卓伯源與苗栗縣長劉政鴻勉強保住顏面,身陷彈劾風暴的基隆市長張通榮,排名大幅滑落。有分析認為,雖然國民黨如今是執政黨,但在主事者“冷落”黨機器的情況下,行政體系對於黨內選舉參選意願不高,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

  如今已非“香餑餑”

  黨主席馬英九提名的210人中委名單中,最終有177人當選。外界分析,為展現容納異己的雅量,這次馬提名的人選中,不少是過去對當局提出質疑或與馬意見相左的人,例如反對証所稅的連勝文,質疑馬競選連任黨主席合法性的“立委”蔡正元等。

  但之前甫高票當選黨主席的馬英九,在提名過程中也曾屢遭婉拒甚至碰壁。有分析認為,中委選舉曾是島內政治行情漲跌的重要看板,如今已非人人稀罕的“香餑餑”﹔在中委選舉中無法有效聚攏黨心,無論如何都讓黨中央的領導威望被打上問號﹔況且呼喊多時的黨內民主化改革,似乎還是落后於島內的民選體制,比如決策一般採用鼓掌通過的老掉牙方式等﹔可以預見,國民黨黨內的權力結構並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調整。

  或許是國民黨中委政治分量吸引力猶存,仍有一些地方精英和新鮮血液想擠進來。首次登記參選的黃廖全來自桃園,他樂觀認為,執政的國民黨仍須積極開拓,特別是兩岸關系的改善,他投入選舉就是化理想為行動,可以給黨中央或馬當局更多寶貴建言。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