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王平)國務院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今天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近日在一個兩岸關系研討會上提到,可以討論兩岸交往中實務部門行使公權力的問題。范麗青說,這種提法說明,“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合情合理安排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
一中前提下,可討論公權力問題
記者:國務院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北京會談”兩岸關系研討會上致辭時談到,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情況下,兩岸交往中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問題是可以討論的。請問發言人如何解讀?
范麗青回答說,這說明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合情合理安排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在近年來兩岸交流合作進程中,確實存在兩岸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問題,如海協會和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展協商、簽署協議,就是兩岸雙方各自授權、行使公權力的體現。隨著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兩會協議未涉及領域的公權力行使問題,也是可以討論的。
破解兩岸難題,鼓勵學術研討
記者:謝長廷即將要在香港舉行一個研討會,發言人有何評價?
范麗青:據了解,台灣維新基金會將於6月29日至30日,在香港主辦“兩岸關系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作為協辦單位。台灣維新基金會和大陸研究機構共同舉辦兩岸關系研討會這還是第一次。大陸方面出席研討會的有涉台研究學者和有關行業協會負責人士等約20多人,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也將應邀出席。我們歡迎兩岸各界人士加強交流、增進了解、良性互動,多做有益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
記者:由兩岸智庫機構共同舉辦的“北京會談”兩岸關系研討會,上周在北京舉行,您對這種民間學術交流模式探討兩岸政治議題有何評價?
范麗青:這次研討會主要討論“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兩岸的與會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支持和鼓勵兩岸學者進行學術研討,開展民間政治對話,積極探索面對兩岸關系前進道路上各種問題的解決之道,為兩岸雙方今后共同破解各種難題不斷凝聚共識,創造條件。
兩岸服貿協議,將讓台灣受惠
記者:台灣一些服務行業業者擔憂,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實施將會對島內相關服務行業造成一定的沖擊。請問這個協議將對台灣業者和民眾帶來哪些好處?
范麗青: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4月,兩岸貿易額為707.4億美元,同比上升48.5%。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額為567.5億美元,同比上升了51.7%。在ECFA早收計劃中開放的非金融服務業類別裡,台資到大陸設立的186家企業中有六成以上是中小企業。事實說明,兩岸服務業的開放可以為業者特別是台灣的業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為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ECFA的后續協議,目的同樣是要力爭在最大范圍使兩岸業者特別是台灣中小企業和民眾受惠。尤其是大陸對台灣市場開放涉及了商業、通訊、建筑、分銷、環境和社會、旅游、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等眾多服務業行業,開放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記者:台灣“立法院”6月25日針對服務貿易協議提出要逐條審查,不得包裹表決的提案。發言人如何評論?
范麗青:對於服務貿易協議的后續,其實兩會商談中也已經提到了,雙方會各自完成內部的程序。台灣方面的事態發展,我們會加以關注。大陸方面將會積極採取措施,切實履行相關承諾。希望台灣方面也能盡快完成內部程序,推動協議早日生效實施,使兩岸業者和民眾能夠早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