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台湾频道

  

政治经济教育因素发酵 台湾学生不爱“留美”

本报记者 陈晓星

2013年11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这曾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台湾年轻人的奋斗目标。今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评估报告出炉,台湾留美学生人数连续6年下降,今年赴美学生共2.1万多人,比上一年又减少了5.9%,位居美国国际学生第六位,第一位是中国大陆学生。

  “去美国”的热潮已成过往,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台湾的未来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去的少,回的也少

  留学美国给美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学生形成240亿美元的留学产业。根据这份报告,美国今年国际学生总数超过81.96万人,比前1年增加7%,国际学生已经连续7年增长,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高达23.5万人,比前1年大幅增加21%,稳居在美留学生人数第一。位居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是印度和韩国的留学生。 

  虽然台湾留美学生持续减少,但一项调查显示,毕业后决定留在美国工作的台湾留学生却在增加。2011年台湾在美留学生有3377人申请了毕业后实习,2012年的毕业实习人数增加到3400多人。一名留在美国工作的台湾学生表示,原本是希望在美国累积一些经验再回台湾,但是台湾的加班文化以及薪资水准让她却步,在权衡整体生活质量后,最终决定留在美国。

  影响未来台湾竞争力

  留美少、回台少的现象连马英九都开始关注,他公开表示美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鼓励台湾孩子多到美国深造。马英九本人就曾是留美学生,台湾的政治人物也几乎清一色都有美国留学背景。台湾知名企业家郭台铭曾经抱怨美国学成的“部长”们不懂台湾,制定的政策混乱,造成台湾经济不景。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早年的留美学生多来自富裕家庭,本来就不知百姓疾苦,再加上洋博士的光环,高高在上难免脱离实际。反对者举例说明台湾由制造业向电子产业顺利转型,全凭留美回台者一手打造,六七十年代的留美学生成为目前台湾各界的中坚力量,是台湾软实力的一部分。

  眼下留美学生减少,有台湾学者指出会对台湾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便是英语水平的下降,因为不去留美,也用不着在英语上下苦功,台湾学生的托福成绩在亚洲地区已是倒数,远远落后排名第四的大陆。此外,知识经济时代强调创意和团队精神,而创意需要不同文化的刺激和激荡,出国留学是最好的感受文化碰撞的机会。“早期的留学生为封闭的台湾社会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如果在全球化的时代台湾的年轻人反而不去看世界,不了解其他地区年轻人的想法,对未来台湾社会不是一个好消息。”一位大学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多元选择是主因

  也有人对留美学生下降持平常心态度,有人分析留美学生下降不代表台湾年轻人封闭自己,因为现在已进入多元时代,不像早期留学就只能去美国,现在其他英语国家也在争夺台湾的生源,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名工作10年后选择去英国深造的台湾年轻人表示,比起美国平均得花两年才能拿到硕士,英国只须花一年,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吸引许多台湾学生。

  除了学制短外,英国从1999年开始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些开放政策,比如过去不准打工,现在持6个月以上签证的全职学生一周可打工20小时;此外,台湾学生喜欢按学校排行榜择校,而英国不少学校都在排行榜前列。

  不少台湾学生选择不留学,这是因为台湾早已不是“来来来,来台大”的年代,台湾的大学数量近10年几乎增加了一倍,绝非只有台大可选。而且更多的学校希望留住好学生,有的学生在校就加入老师的研究团队,和老师一起做研究、进实验室,与老师和学校建立起感情,愿意留下来深造。

  经济也是留学与否的重要因素。过去美国各大学提供不少奖学金给台湾学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奖学金有了更多的竞争者,再加上近些年台湾经济不景气,在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一个普通家庭在负担孩子留学上往往却步。

  此外,台湾的政治社会变迁也令“去去去,去美国”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尤其近些年台湾强调“本土”、“爱台湾”,社会思潮也趋向多元,美国已非年轻人唯一的选项。

  赴美留学的消长已经成为台湾社会变迁的一个观察坐标。 

 

 

 

联系本文记者

陈晓星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邓志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