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6日介紹,5日發射升空的“探空八號”完成過氧化氫單基推進系統及儀器回收2項實驗,對台灣發展衛星推進系統和回收平台關鍵技術突破有幫助。
但受天候、海象影響,回收艙實驗任務沒有成功。
台灣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6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透露上述訊息。據介紹,相關實驗是為打造台灣自主的發射微衛星科技。
“探空八號”5日下午3時在台灣南部的九鵬基地升空,此次發射距離2010年5月“探空七號”發射已有3年。
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說,本次探空科學實驗合作方包含產官學研,主要是為提升台灣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此次發射,“探空八號”採用太空中心和成功大學自主研發的過氧化氫單基推進系統。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科技中心主任趙怡欽介紹,以前台灣火箭推進都要進口“聯胺”(Hydrazine)作推進劑,但該化學品受國際管制,又含劇毒,因此研究團隊改以過氧化氫推進單基燃燒推進,並在這次飛試驗証成功。據稱,相關成果有助提升台灣衛星推進關鍵技術的競爭力,將縮短開發時程,節省經費。
另一關鍵技術——科學儀器回收艙,由中央大學設計制造,經過飛行實驗驗証,可建立標准回收艙平台與作業機制,將成為能提供2至4分鐘微重力實驗環境的重要平台,提供台灣學界進行物理、生醫、材料及奈米科技等在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研究和儀器驗証。
另據了解,台灣探空火箭計劃自1997年至2003年共發射3次,第2期長程計劃規劃2004年至2018年發射15次。2007年發射的“探空六號”火箭沒能尋回脫離火箭的回收艙,將此任務移到“探空八號”時執行。(記者 劉舒凌 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