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載台灣《時報周刊》 |
台當局防務部門近日向“立法院”提報“2013年大陸軍力報告”,與該報告書一起送交的還包括台軍2014年度預算報告,該報告提出將編列巨額預算向美國採購武器裝備。有分析認為,台防務部門期望通過渲染“大陸武力威脅”,為尋求美國援助和提升軍備找借口,而美方在對台售武問題上也一直“半推半就”,雙方合力上演雙簧的意圖“不言而喻”。
薄瑞光為台軍購打氣
根據軍備預算,台灣將從2014年和2015年預算中撥付56億新台幣(約合1870萬美元)用於採購2艘即將從美國海軍退役的“佩裡”級護衛艦。此前台“國防部”曾計劃採購4艘該級護衛艦,新購的“佩裡”級護衛艦將取代台灣“諾克斯”級護衛艦。
為了給台灣的對美軍購打氣,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近日還稱,美國從沒說過同意與中國大陸建立工作小組來討論對台軍售。此前相關新聞引起台灣驚慌,台灣朝野都擔心“被美國拋離”。為了向台灣方面示好,薄瑞光強調,美國的立場是“不與北京討論對台軍售事宜”。
台灣《旺報》報道,薄瑞光近日出席華盛頓智庫“美中政策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並發表演講。有記者提問,美國能否助一臂之力,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薄瑞光認為,這可能違背美國“對台6項保証”的其中一項。雲雲。薄瑞光稱,美方“尊重並支持”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及其堅持台灣“在自信之下進行兩岸協商”的信念,而自信來自於台灣有“嚇阻脅迫”的能力。如此話鋒一轉,他又繞回對台售武的“合理性”上了。
隻做不說,暗中走得更近
8月初,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一致通過了“台灣政策法案”,條文規定提高台灣與美國高層互訪待遇及提供多項軍購防御需求。雖然還處於“紙上畫餅”階段,但該法案明顯有利於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外交空間的改善”,也在某種程度上離間了兩岸關系,綁緊了台美關系。
有分析認為,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不願意與大陸進行政治和軍事互信的談判,主要是因為美國從中作梗。對此薄瑞光辯解說,台灣與大陸談判的主題、步驟、時機,隻有台灣領導人自己能判斷﹔在任何情況下,美國都不會以任何方式警告台灣該怎麼做。
薄瑞光一方面表態美國決不插手台灣與大陸談什麼,另一方面卻不由自主露出了馬腳。談到對台售武的話題時,薄瑞光對華府近年來興起的“棄台論”不以為然,認為美台關系不但沒有變淡,還愈來愈密切。他說,美台已有固定的軍方和民間高層對話管道,美台之間很多事情隻能做“不能說”,“因此給人放棄台灣的錯覺,美國也為此付出代價”。薄瑞光說,事實上,美台之間有密切咨商。如今美台間雖是非官方關系,但涉及層面及深度都不是AIT設立時所能想象的。
兩岸對抗著,美國才高興
連日來,相關話題在兩岸學界引發熱議。
近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七屆兩岸發展論壇上,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湯紹成提出了他的看法:美國借“台灣政策法案”拉攏台灣的意圖明顯。他說,從外在因素分析,近年來兩岸關系的發展日益密切,尤其是經貿與民間交流進展迅速。對於美國而言,為了將兩岸快速的發展步調放緩,當威逼不合時宜之際,也隻能利誘,從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到TPP,台日的漁業協議、美國參眾兩院支持台灣加入ICAO(國際民航組織),再加上美國的盟友菲律賓對廣大興號的道歉與賠償等事件,都可以看出美方企圖拉攏台灣的算計與策略,而上述“台灣政策法案”也正是這個策略當中一個新的名堂。
湯紹成分析,在兩岸關系的發展中,美國最高的利益就是確保兩岸不戰與不和的對抗態勢,否則美國在兩岸之間的角色將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當前兩岸的發展態勢中和平與互惠的方向明顯,和平相處一段時間后,趨向和平統一的幾率會提高。這與陳水扁時代的“台獨”與戰爭的情況剛好相反。這也像一個鐘擺,目前已從以往的“獨”與戰的極端日益向另一個和與統的方向擺蕩,而兩個“極端”都是美國所不願見到的。
看來,面對兩岸和合的趨勢,美國作梗不會停手,而台灣崇美靠美的氣氛仍然濃厚,雙方動作頻仍,台灣人花冤枉錢買美國武器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觀。